切换到宽版
  • 18阅读
  • 3回复

[猎奇]雍正皇帝宠臣李卫后人今何在:民国时依然是大地主,49年移居美国 [7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527801728
道友贴图厅主管

UID: 1461284

精华: 7
职务: 山庄总管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74906
金币
57810
道行
38009
原创
2506
奖券
5104
斑龄
137
道券
1220
获奖
0
座驾
电动三轮
设备
相机:索尼NEX-3N
 摄影级
中级认证
在线时间: 46695(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2-05
最后登录: 2025-10-3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11小时前



李卫,这个曾经在雍正帝身边宠冠一时的名字,可能现在已经被许多人遗忘。但在清朝,他可是赫赫有名的大臣,被誉为“帝王心腹”。从一个小小的官员到兵部尚书、总督,一路走来,李卫凭借的是一腔胆略与智慧。

然而,作为权臣的他,却没有看见自己家族的终结——李卫的五个儿子,虽各自获得官职,却无法继承他的辉煌。到了民国,李家依旧是大地主,但家族的命运却因时局变动而发生剧变。

1949年,李卫的后代居然变卖家产,带着家人移居美国,最终彻底告别了曾经的荣光。一个曾经荣耀的家族,最后为何走向这般结局?让我们一探究竟。



从小官到权臣:李卫的传奇崛起

在清朝,有这么一位人物,他既不是出身名门,也没有显赫的家世,却凭借自己的勇气和智谋,在官场上闯出了一片天地。他的名字就是李卫。

这个人起初不过是一个低级官员,甚至连雍正帝还未登基时,李卫的官职也只是兵部一个不起眼的小官员。

但令人咋舌的是,李卫在短短十几年内,不仅从五品的户部郎中一路飙升,还当上了兵部尚书,成为一品大员,直逼帝王的心腹。



李卫的成功并非偶然。在雍正帝继位后,朝廷内的腐败问题愈加严重,尤其是官员们的贪污腐化,令雍正帝不得不寻求改变。此时,李卫正是那个敢于直面问题、敢于冲撞利益格局的人。

他不仅在管理盐政中屡建奇功,还在摊丁入亩的改革中立下赫赫战功。特别是在盐政领域,李卫的手段相当高明——不仅打击了私盐贩卖,还稳固了朝廷的盐业收入,为清朝经济稳定做出了巨大贡献。

雍正帝对李卫的器重,显然不是出于个人偏爱,而是看中了他改革的勇气和实施力。李卫身上的那股敢于直言、敢于变革的精神,正是雍正帝所需要的。李卫从五品官员到地方总督的晋升速度,在当时的官场上简直就是飞天一样的奇迹。



然而,李卫的崛起并非一帆风顺。纵使他有了雍正的支持,也并不是每一步都顺利。毕竟,官场如战场,哪里有不打火药的地方?他一路走来,靠的就是坚忍不拔的毅力,以及一次又一次的直面困难、从不回头的决心。

在当时,李卫的成功更像是“逆袭”——从底层一路逆袭成了国家的顶尖权臣,这样的故事至今仍然让人津津乐道。

辉煌与衰退:李卫家族的官场风云

提到李卫,很多人都知道他是雍正帝的得力助手,改革的先锋。然而,李卫的家族,尤其是他的后代,在清朝以及之后的历史中,却并没有像他那样光辉四射。

李卫有五个儿子,其中,长子李星垣是家族中最为杰出的一个。李星垣在乾隆元年武举中夺得探花,成为了御前二等侍卫。

按照当时的惯例,武探花的职位只能是三等侍卫,但乾隆帝为了拉拢李卫,破格授予了李星垣更高的职务——二等侍卫,随后他便开始了自己的仕途之路。



李星垣的升迁速度确实不慢,但也并非一路顺风。虽然他在乾隆年间曾被任命为游击,逐步上升至总兵,但李卫的去世却为他的仕途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李星垣失去了最坚实的靠山,开始在官场上默默无闻,直到许多年后才逐渐重新崭露头角。不过,即使是再怎么努力,也难掩家族命运的波动——李星垣最终还是因为与贪腐案件相关而被斩监侯,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李卫的其他几个儿子,虽也拥有一定的官职,但与李星垣的仕途相比,差距显而易见。李星聚、李星灿、李星宿和李星福,虽然也有一定的官职,但都未能再续李卫的辉煌。



李卫家族的后代,尽管继续在朝廷里拥有一定的地位,但早已无法再像李卫那样,在清朝官场上掀起波澜。正如许多人所说:“权力并非一代代传承,而是不断被时代的洪流冲刷。”

家族的衰退是残酷的,尤其是当权力的顶峰逐渐滑落,家族成员的光辉也不再闪耀。李卫的家族,在清朝的晚期,已经渐渐失去了昔日的威风。

财富与移民:李卫家族的历史终章

时间进入民国,李卫的家族虽然依旧拥有丰厚的财富,但家族的命运早已不再掌握在曾经的权力中心。从清朝到民国,李卫家族的财富并未受到太大影响,尤其是在江苏丰县,李卫家族依然保持着“大地主”的身份。

20万亩土地,这在当时绝对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数字。然而,即使如此庞大的财富,也无法阻挡历史洪流的席卷。

到了1949年,李卫的后代做出了一个令许多人惊讶的决定——他们卖掉家产,带着全家移居美国。

这一举动,不仅标志着李卫家族在中国的历史彻底终结,也象征着一个曾经辉煌的家族,彻底告别了权力与财富的巅峰。从清朝的权臣家族,到民国的富商大户,再到最后的移民海外,李卫的家族走到了历史的尽头。



其实,李卫的后代移民美国的决定,是历史大潮的必然结果。在那个时代,家族的财富和权力在经历了战争、革命、政治变动后,早已不再是立足的根本。

李卫家族的后代,或许也已经看清了这一点,在复杂的社会变革中,选择了寻找新的生活方式——移民到国外,开始一段全新的旅程。

而李卫家族的后人如今又何在?如果查阅历史,可以看到李卫家族的孙子辈,尤其是李汝鹤这个人物,虽然曾经考中进士,担任过地方官员,但始终未能步上父辈的仕途之路。最后,李汝鹤在陕西担任知县多年,虽然廉洁自守,却也未能获得更高的升迁。



到了李汝鹤的子孙辈,家族的辉煌已成过去式。李卫家族的历史,最终以李泉山将家产变卖,带着家人移居美国而画上了句号。

从“帝王宠臣”到“美国人”,李卫家族的命运可谓跌宕起伏。历史的洪流将一切都冲刷得干干净净,留下的只有记忆与尘埃。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忘 记 签 到 是 最郁闷的事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61251
金币
429345
道行
20030
原创
766
奖券
302
斑龄
0
道券
3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9404(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10-30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9小时前
雍正宠臣李卫的后人在民国时期仍为大地主,并于1949年部分移居美国,具体情况如下:

一、民国时期:保留大地主身份
李卫家族自明朝起便为江苏丰县的大地主(明朝万历年间李卫家族在沛县拥有2000顷土地),进入清朝后,虽李卫本人为官,但家族财富未受影响(李卫母亲能拿出1700两白银为其捐官)。民国时期,家族仍保留大量土地和丰厚财产,是丰县数一数二的大地主。

二、1949年:部分后人移居美国
民国末年的动荡(如战乱、社会变革)威胁到家族财富,李卫的嫡系后人于1949年选择举家移居美国。移居原因不仅是躲避战乱,更是为了寻求新的发展机会。

补充说明
李卫家族在丰县繁衍众多,并非所有后人均移居美国,仅部分嫡系分支前往美国(“李氏家族在丰县很大,后人很多,去美国的能有几个人”)。

来源:
1 搜狐:《雍正皇帝宠臣李卫后人今何在:民国时依然是大地主,49年移居美国》
2 163.com :《雍正皇帝宠臣李卫后人今何在:民国时依然是大地主,49年移居美国》
3 今日头条:《雍正皇帝宠臣李卫后人今何在:民国时依然是大地主,49年移居美国》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在线汪洋小舟

UID: 453896


发帖
8557
金币
23
道行
1950
原创
0
奖券
0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7231(小时)
注册时间: 2008-06-05
最后登录: 2025-10-30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9小时前
不是说乾隆打击李卫,不重用李卫。。这个帖子说的相反。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98322
金币
507967
道行
2004
原创
2433
奖券
3100
斑龄
39
道券
1134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4089(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10-30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7小时前
李卫家族:从雍正宠臣到美国移民的百年兴衰

一、李卫的传奇崛起:从捐官到封疆大吏

李卫(1687-1738)是清朝雍正年间的著名大臣,以其“大字不识却官至一品”的独特经历闻名。他的仕途起点并非传统科举,而是捐资入仕。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李卫通过家族财力捐得兵部员外郎(从五品),此后十年间,他凭借才干与机遇,实现了惊人的晋升。

关键升迁节点:
- 康熙五十八年:任户部郎中。
- 雍正元年:被破格提拔为直隶驿传道,未到任又改任云南盐驿道。
- 雍正三年:升任浙江巡抚(从二品),时年38岁。
- 雍正四年:兼任两浙盐政使,专管盐政与缉私。
- 雍正五年:升任浙江总督(从一品),成为封疆大吏。
- 雍正十年:任直隶总督,并署理刑部尚书,达到权力顶峰。

李卫的快速崛起得益于多重因素:
1. 雍正帝的信任:雍正即位后急需整顿吏治、增加财政收入,李卫“不拘一格、勇于任事”的作风深得其赏识。据史料记载,雍正曾为李卫特设“浙江总督”一职,足见其重视。
2. 盐政与缉私功绩:浙江是私盐重灾区,李卫严厉打击以沈氏为首的盐枭集团,整顿盐政,显著增加朝廷盐税收入。他在海宁长安镇设卡巡查,有效遏制了两淮私盐入侵。
3. 怡亲王胤祥的举荐:作为雍正的铁杆盟友,胤祥向雍正推荐李卫“才品俱优”,为其仕途铺平道路。

二、李卫家族的官场传承:辉煌难继的后代

李卫共育有五子,虽均获官职,但无人能达到其父的高度,且仕途多坎坷。

五个儿子的结局:
1. 长子李星垣:最具出息,乾隆元年武举探花,破格授御前二等侍卫。后历任广德营游击、中军参将、汉中城守营副将,最终官至两广总督。但因牵连李侍尧贪腐案,于乾隆三十年(1765年)被革职,判处斩监候(死缓),从此淡出官场。
2. 次子李星聚:荫生出身,曾任知府(从四品),但受乾隆对李卫态度转变的影响,仕途止步于此。
3. 三子李星灿:官至州判(从七品),仅为地方佐贰官。
4. 四子李星宿:历任浙江嘉兴知府、陕西同州知府,后升四川东道、湖北督粮道(正四品),是除长子外官职最高者。
5. 五子李星福:获两江后补都司(正四品),但为虚职,无实际权力。

家族衰落的原因:
- 缺乏科举根基:李卫非科举出身,其后代也未能形成稳定的书香门第传统,难以在官场长期立足。
- 政治环境变化:乾隆即位后对非科举出身的官员(如李卫)有所排斥,且李卫在雍正朝得罪多人,其后代受牵连颇深。
- 核心人物缺失:李卫去世后(乾隆三年,1738年),家族失去关键保护伞,长子李星垣虽有才能,却因贪腐案断送仕途。

三、民国时期的大地主身份与移民美国

尽管官场辉煌不再,李卫家族凭借祖上积累的财富,在民国时期仍保持“大地主”地位。

家族财富基础:
- 李卫先祖李让在明初获封世袭锦衣卫千户,家族在江苏丰县经营数百年,至晚明已拥有约20万亩土地。
- 李卫母亲曾出资1700两白银为其捐官,可见家族财力雄厚。这种财富在民国时期得以延续,使李家在丰县仍具影响力。

移民美国的转折点:
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李卫嫡系后人做出重大决定:变卖家产,举家移居美国。这一选择源于多重因素:
1. 时局动荡:国内战争结束后,社会结构发生剧变,地主阶级面临土地改革压力。
2. 家族安全考量:作为传统大地主家庭,担心财产被没收或人身安全受威胁。
3. 延续家族血脉:选择移民以保存家族香火和部分资产。

四、家族后续:从清代名臣到美国平民

孙辈及后代的境况:
- 李汝鹤:李卫四子李星宿的曾孙,光绪九年(1883年)考中进士(第一百六十二名),历任陕西延川、永寿等县知县,“在任以廉洁著称”,但始终未能升迁。
- 近代后裔:据考证,李卫部分后裔在民国时期仍活跃于江苏丰县,但随着1949年的移民潮,核心家族成员已定居美国。

文化记忆的消逝:
如今,“李卫”更多存在于影视剧(如《雍正王朝》《李卫当官》)中。其家族在美国的具体情况鲜有记载,但可以确定的是,他们已融入当地社会,完成了从“清代权臣后裔”到“普通美国人”的身份转变。

五、总结:一个家族的百年缩影

李卫家族的命运折射出中国近现代史的沧桑变迁:
1. 清朝鼎盛期:凭借政治才能与皇权支持达到巅峰。
2. 乾隆以后:家族势力逐渐衰退,但仍保留经济基础。
3. 民国时期:作为大地主维持表面风光。
4. 1949年后:移民海外,彻底告别故土。

从“帝王心腹”到“美国移民”,李卫家族的经历不仅是个人兴衰的故事,更是一部浓缩的中国社会变迁史。他们的结局提醒我们:无论曾经多么辉煌,在历史洪流面前,个体与家族的命运都可能被深刻重塑。如今,在2025年的秋日黄昏回望这段往事,唯有感叹时光无情,而历史的记忆永不磨灭。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