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1阅读
  • 1回复

[猎奇]53年,54岁蒋碧薇在画展偶遇孙多慈,告知她:徐先生前几天去世了 [12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527801728
道友贴图厅主管

UID: 1461284

精华: 7
职务: 山庄总管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73605
金币
28016
道行
38009
原创
2412
奖券
4894
斑龄
135
道券
1117
获奖
0
座驾
电动三轮
设备
相机:索尼NEX-3N
 摄影级
中级认证
在线时间: 44942(小时)
注册时间: 2011-12-05
最后登录: 2025-09-1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22:18



1953年9月,蒋碧薇与孙多慈在南京一场画展上偶然重逢。这两位女人之间曾因同一个男人——徐悲鸿,而深陷过复杂的情感纠葛。孙多慈,这位才华横溢的安庆才女,曾因家庭变故错失了与徐悲鸿的缘分。但命运的安排让她与徐悲鸿结下了师生之情,二人之间的复杂情感在时间的流逝中悄然发酵。而蒋碧薇与孙多慈的相识,再次揭开了这段情感的迷雾。那么,徐悲鸿与孙多慈的爱,究竟是时代的悲剧,还是两颗心灵的无奈相遇?下面,我们将深入探讨这段情感的始末。



孙多慈于1913年出生在安徽寿县,她来自一个背景显赫的家庭,祖父孙家鼐曾任清朝学务大臣,父亲孙传瑗则是著名的学者,曾担任孙传芳的秘书。家族的文化氛围为她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自小,孙多慈便显示出不凡的艺术天赋,尤其在绘画方面展现出极高的兴趣和才华。她师从国画大师阎松父,并在父亲的熏陶下,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



孙多慈的绘画才华在她的求学岁月中得到了充分展示。在安庆女中,她的绘画才华被老师胡衡一高度评价,这使她对未来充满了信心。然而,家族的变故让她的命运急转直下。父亲因政治牵连被捕入狱,家庭陷入困境。1930年,孙多慈高中毕业后,父亲在得以释放后为她联系了中央大学,但她未能如愿。为了帮助她实现艺术梦想,父亲找来宗白华教授,最终为她引荐了徐悲鸿。



孙多慈开始旁听徐悲鸿的画室,虽然没有系统的学习,但她凭借天赋,在短短三个月内迅速进步,得到了徐悲鸿的赏识。徐悲鸿亲自为她画了人生中的第一幅素描,并在画中写道:“慈学画三月,智慧绝伦,敏妙之才,吾所罕见。”这份认可点燃了两人之间潜在的情愫。



然而,徐悲鸿此时已经结婚多年。对于他的妻子蒋碧薇来说,这一消息无疑是一记沉重的打击。蒋碧薇当时正经历人生的一系列痛苦:她年幼的四弟因病去世,最亲的姑妈也因病离世。亲人相继离世的打击让她几乎崩溃。她带着孩子回家乡奔丧,内心充满了悲伤。在最脆弱的时刻,徐悲鸿却给她发来了一封令她震惊的信件:“你赶紧回来,不然我要爱上别人了。”当时,蒋碧薇并未意识到信中的话意味着什么,认为徐只是催促她回家而已。



然而,蒋碧薇赶回家的当晚,徐悲鸿直言不讳地承认,他已爱上了自己的学生孙多慈。蒋碧薇几乎难以相信自己的耳朵。她曾为家庭、为丈夫倾注了所有的心血,如今却遭遇了这样的背叛。她的心中充满了愤怒与无助。徐悲鸿急忙解释称,自己对孙多慈的感情只是出于同情,并非爱情,并承诺不会再与她有任何瓜葛。然而,蒋碧薇清楚,徐悲鸿的承诺不过是空话,孙多慈已在他心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蒋碧薇的一次偶然发现彻底揭开了真相。当她与朋友参观徐悲鸿的画室时,意外发现了孙多慈的画像,旁边还有一幅《台城夜月》,画中两人依偎在一起,似乎是情侣的美好写照。这一发现让蒋碧薇心如刀割,她急忙命人将这幅画藏起,心中却早已感受到深深的背叛。



尽管蒋碧薇没有将自己的发现公开,她心里明白,一切都无法挽回。徐悲鸿依然与孙多慈保持着密切联系,蒋碧薇也深知自己成了那个默默承受一切的受害者。更糟糕的是,徐悲鸿带着孙多慈去爬山,二人在山间公然拥吻,这一幕被同学们拍下,并迅速传遍了校园。蒋碧薇的心已经彻底崩溃,但她仍旧没有爆发,只能默默忍受。



1932年,孙多慈考入了中大艺术系,这意味着她将和徐悲鸿朝夕相处四年。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蒋碧薇无法想象接下来的四年自己该如何度过。在一次赴欧洲参加画展的途中,蒋碧薇试图修复她与丈夫日益加深的裂痕,希望通过这次旅程重新点燃两人之间的情感。然而,徐悲鸿对她的冷漠态度使得所有努力都变得徒劳无功。回国后,徐悲鸿立刻投入了与孙多慈的关系,完全忽视了家庭。



1935年,孙多慈从中央大学艺术系毕业,徐悲鸿仍然为她谋求出国留学的机会,尽管蒋碧薇多次在背后作梗。最终,孙多慈未能实现留学的梦想,她回到了家乡安庆,开始担任教员。尽管身处两地,徐悲鸿与孙多慈依然保持着联系。徐不断鼓励她继续创作,写信告诫她,画笔是她的生命。孙多慈在孤独的乡村生活中,依然坚持绘画,逐渐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艺术道路。



1943年9月,蒋碧薇与孙多慈在画展中重逢,尽管岁月流逝,曾经的恩怨已不再那么尖锐。蒋碧薇轻声说道:“徐先生前几天去世了。”孙多慈的脸色瞬间苍白,泪水涌了出来。她独自躲在房间里,三天三夜未见人。徐悲鸿去世后,孙多慈为他守孝三年,许绍棣对此漠不关心。孙多慈的内心陷入了无尽的痛苦与沉默。



1953年,徐悲鸿在孙多慈心中永远留下一道深深的烙印。尽管两人未能终成眷属,但他们的艺术灵魂却早已交织在一起。徐悲鸿曾送给孙多慈的诗,至今仍传颂:“千言万语从何说,付与灵犀一点通。”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忘 记 签 到 是 最郁闷的事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84738
金币
403439
道行
2004
原创
2427
奖券
2935
斑龄
37
道券
1071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1285(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9-11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昨天 23:11
徐悲鸿与孙多慈:时代洪流中的情感纠葛

1953年9月,蒋碧薇与孙多慈在南京的一场画展上偶然重逢。这一场景不仅唤起了她们之间复杂的过往,也再次揭开了徐悲鸿与孙多慈之间那段充满争议的情感纠葛。这段情感故事,既是一段时代的悲剧,也是两颗心灵在命运捉弄下的无奈相遇。

孙多慈的早年生活与艺术天赋

孙多慈出生于1913年,成长在一个显赫的家庭。她的祖父孙家鼐曾任清朝学务大臣,父亲孙传瑗是著名的学者。家族的文化氛围为她的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自小,孙多慈便显示出不凡的艺术天赋,尤其在绘画方面展现出极高的兴趣和才华。她师从国画大师阎松父,并在父亲的熏陶下,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

与徐悲鸿的师生情缘

1930年,孙多慈高中毕业后,由于家庭变故未能如愿进入中央大学。为了帮助她实现艺术梦想,父亲找来了宗白华教授,最终为她引荐了徐悲鸿。孙多慈开始旁听徐悲鸿的画室,虽然没有系统的学习,但她凭借天赋,在短短三个月内迅速进步,得到了徐悲鸿的高度赞赏。徐悲鸿亲自为她画了人生中的第一幅素描,并在画中写道:“慈学画三月,智慧绝伦,敏妙之才,吾所罕见。”这份认可点燃了两人之间潜在的情愫。

情感纠葛与家庭矛盾

然而,徐悲鸿此时已经结婚多年。他的妻子蒋碧薇是一位同样才华横溢的女性,曾为家庭、为丈夫倾注了所有的心血。当蒋碧薇得知丈夫对孙多慈的感情时,她几乎难以相信自己的耳朵。她的心中充满了愤怒与无助。尽管徐悲鸿解释称自己对孙多慈的感情只是出于同情,并非爱情,但蒋碧薇清楚,徐悲鸿的承诺不过是空话。

蒋碧薇的一次偶然发现彻底揭开了真相。当她与朋友参观徐悲鸿的画室时,意外发现了孙多慈的画像,旁边还有一幅《台城夜月》,画中两人依偎在一起,似乎是情侣的美好写照。这一发现让蒋碧薇心如刀割。

分道扬镳与各自的生活

尽管蒋碧薇没有将自己的发现公开,她心里明白,一切都无法挽回。徐悲鸿依然与孙多慈保持着密切联系,蒋碧薇也深知自己成了那个默默承受一切的受害者。1932年,孙多慈考入了中央大学艺术系,这意味着她将和徐悲鸿朝夕相处四年。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蒋碧薇无法想象接下来的四年自己该如何度过。

1935年,孙多慈从中央大学艺术系毕业,徐悲鸿仍然为她谋求出国留学的机会,尽管蒋碧薇多次在背后作梗。最终,孙多慈未能实现留学的梦想,她回到了家乡安庆,开始担任教员。尽管身处两地,徐悲鸿与孙多慈依然保持着联系。徐不断鼓励她继续创作,写信告诫她,画笔是她的生命。

重逢与永恒的记忆

1943年9月,蒋碧薇与孙多慈在画展中重逢。尽管岁月流逝,曾经的恩怨已不再那么尖锐。蒋碧薇轻声说道:“徐先生前几天去世了。”孙多慈的脸色瞬间苍白,泪水涌了出来。她独自躲在房间里,三天三夜未见人。徐悲鸿去世后,孙多慈为他守孝三年。

1953年9月的这场重逢,再次勾起了两人对过去复杂情感的回忆。尽管他们未能终成眷属,但他们的艺术灵魂却早已交织在一起。徐悲鸿曾送给孙多慈的诗,至今仍传颂:“千言万语从何说,付与灵犀一点通。”

这段情感故事,既是一段时代的悲剧,也是两颗心灵在命运捉弄下的无奈相遇。它提醒我们,在历史的洪流中,个人的情感往往显得如此渺小而又深刻。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