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6阅读
  • 2回复

[养生保健]多地温度突破40度,医生提醒高血脂:宁可在家喝喝茶,也别做4事 [11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45131
金币
272120
道行
20030
原创
756
奖券
185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6893(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7-16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昨天 12:32
7月刚过半,全国已有16个省市发布高温红色预警。中央气象台数据显示,部分城市地表温度逼近60℃。北京协和医学院最新发布的一项研究指出,连续高温暴晒环境中,高血脂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上涨了47%。这个数字背后,是一个个真实的家庭正在经历的危机。


在我所在的三甲医院,急诊科的心电图室和输液区,已经连续几天人满为患。尤其是那些本就有高血脂基础的中老年患者,情况尤为严重。
我们接诊过一位56岁的退休教师,顶着40℃的高温坚持晨练,结果当场晕倒,送来时血压飙到190,心电图显示心肌供血不足。幸运的是抢救及时,但并非所有人都如此幸运。
你可能也有这种习惯:觉得自己虽然血脂高,但“我没症状”,该晒太阳晒太阳、该爬山爬山。这种“没感觉就是没问题”的认知,正在悄悄毁掉你身体的防线。


高血脂+高温=隐形炸弹,医生真心提醒:与其出门“拼意志”,不如在家泡壶茶,避开危险的4件事,可能比你吃多少碗燕麦更关键。
第一件:高温时段外出锻炼
很多中老年人早起锻炼是多年习惯,但在高温天气尤其是上午10点至下午4点之间,外出锻炼极易造成血液浓缩、血管收缩与心率加快。对于高血脂患者而言,本就血液黏稠,进一步加剧血流阻力,极易诱发心梗与中风。


《中华心脑血管病杂志》曾刊发一项研究显示:在35℃以上高温环境中,血脂异常人群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较平稳气温下高出42.3%。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实实在在的数据警示。
第二件:暴饮冷饮、频繁吃烧烤
高温之下,很多人喜欢靠冷饮、冰啤、烧烤解暑。但你不知道的是,这类食品常常富含反式脂肪、饱和脂肪酸,对血脂极为不友好。
有临床数据显示,连续7天每日摄入1瓶含糖冷饮和1顿夜宵烧烤,可使甘油三酯水平平均上升15%以上,尤其对已有高血脂的人群,几乎是“火上浇油”。


我接诊过一位38岁程序员,大热天连续加班,每晚靠冰镇可乐和炸鸡续命,一周后体检查出甘油三酯升至4.6mmol/L(正常上限为1.7),肝功能也开始出现异常。他原本只是“轻度高脂”,现在已经发展为脂肪肝合并高脂血症。
第三件:情绪暴躁、熬夜不睡
你可能不知道,情绪和高血脂的关系远比你以为的深。《中国心理卫生杂志》曾指出,高温季节中,焦虑与抑郁症状发生率上升近30%,而这些情绪变化会影响激素水平,进而干扰血脂代谢。


临床中我们发现,长期熬夜+情绪不稳的人,其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即“好胆固醇”)明显偏低,而低密度脂蛋白则持续升高。这种“脂质组合”,是动脉硬化的温床。
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45岁的女企业家,因公司项目延期,连续熬夜十多天,高温下又要赶项目现场,入院时出现头晕、胸闷,检查发现血脂严重紊乱,甚至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第四件:血脂正常就“放松警惕”


这是我在门诊最常听到的一句话:“医生,我上次体检血脂正常了,应该没事了吧?”但一次检查正常,并不代表血脂问题就此解决。
血脂水平受饮食、情绪、气温、运动、激素等多重因素影响。尤其在高温环境下,即使短期内数值正常,也可能因脱水、血量减少而“假性正常”。
误区粉碎时间到了:很多人以为只有胆固醇高才叫高血脂。甘油三酯偏高、好胆固醇偏低、低密度脂蛋白偏高,都属于血脂异常。真正的高血脂管理是长期和动态的,而不是看一次体检报告就完事。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心血管内科曾在研究中指出:超过62%的心血管事件患者,在事发前1年内体检报告中血脂“基本正常”。这说明,仅靠一次体检,远远不够。
那高血脂患者在高温天应该怎么做?
第一,不妨“宅”一会儿
高温天不是锻炼的好时机。选择清晨6点前或晚上8点后,温度下降后再轻度活动。如果室外超过35℃,建议选择室内运动或“泡茶+阅读”模式,让身体放松。


第二,少碰“隐形脂肪”
别只盯着油腻的菜品,糖分高的饮料、精制碳水(如白米白面)、加工零食,同样会转化为甘油三酯。你以为在喝“健康”果汁,实际上摄入了大量果糖,比一口肥肉上升血脂速度还快。
第三,给情绪降温
情绪起伏会引发交感神经兴奋,血压、心率、血脂全都跟着“升温”。建议每天给自己半小时“无手机时间”,泡壶茶、听点轻音乐,给心脏和大脑一个喘息的空间。


第四,别迷信“降脂食物”
临床中发现,不少人沉迷于吃某种“降脂神物”——比如某种茶、某种果干,一吃就是三个月,完全忽视了整体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真正对抗高血脂的,不是单一食物,而是持续的生活方式管理。
我始终坚信一句话:“防病的力量,永远大于治病的勇气。”
在门诊,我经常会向患者分享一个小建议:“从今天开始,准备一个‘情绪日记’,每天记录一次心情、饮食、运动与睡眠质量。”这个简单的动作,看似不起眼,却能帮助你更清晰地意识到自己与健康之间的关系。


高血脂并非“老年病”,也不是“等有症状再治”的问题。它像一滴滴油,日积月累堵塞血管,直到某一次突发事件成为临界点。高温,只是那个加速剂。
真的不必逞强。宁可在家喝杯热茶、闭目养神,也比顶着40℃去“挑战极限”强太多。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我有我可以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45131
金币
272120
道行
20030
原创
756
奖券
185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6893(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7-16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昨天 12:39
多地温度突破40度,医生提醒高血脂患者:宁可在家喝喝茶,也别做以下4件事:

1. 白天顶着太阳出门办事
高温天气下,尤其是中午时分,太阳最毒,紫外线最强。对于高血脂患者来说,暴晒会导致皮肤脱水、血容量下降,进而影响血压稳定。此外,高温还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加,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2. 户外劳动不避暑
有些人认为自己身体硬朗,可以在高温下进行户外劳动,如干农活、搬重物等。然而,高温下的劳动对身体是极大的消耗。出汗多、钠流失快、血液浓缩,会增加心脏负担,可能导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3. 不舍得开空调,非要捱着热睡觉
很多老年人有一个固执的观念:空调吹多了不好。然而,高温本身才是更大的健康威胁。当夜间室温超过28℃时,人体散热困难,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心脑血管负担骤增。

4. 喝水太少,口渴才补水
高温天气下,出汗多,体液丢失多,血液浓缩,增加血栓风险。但很多老人嫌麻烦,热天反而喝水少,总是等到口渴才补水。实际上,等到口渴时,身体已经缺水了。每天至少需要定时补充水分,不渴也要喝,以保持血管的基本保护。

健康建议
合理使用空调:在高温天气中,合理使用空调可以有效降低室内温度,减少心血管负担。不要因为担心电费或怕受凉而拒绝使用空调。
适量饮水:每两小时喝200毫升水,不渴也要喝,以防止血液浓缩。

避免高温时段外出:尽量避开上午10点到下午4点这段高温时间外出,如果必须外出,要做好防晒措施,如戴帽子、太阳镜、涂抹防晒霜等。
注意饮食:避免高脂肪、高热量的食物,选择低脂、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如深海鱼类、蔬菜和粗粮,有助于控制血脂水平。
适当运动:选择在温度较低的时间段进行适量的运动,如早晨或傍晚,可以选择室内运动,如拉伸、瑜伽或骑动感单车,以保持血液循环畅通。
建议,高血脂患者可以在高温天气中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健康,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高温天气中暑预防指南
中暑的类型及症状
先兆中暑:表现为头晕、头痛、口渴、多汗、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
轻症中暑:除先兆中暑症状外,还可能出现面色潮红、皮肤灼热、体温升高(通常超过38℃)、恶心、呕吐、脉搏加快等4。38.5℃以上。

重症中暑:
热痉挛:表现为肌肉痉挛。
热衰竭:可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常见于老年人和未能适应高温的人,主要症状为头晕、头痛、心慌、口渴、恶心、呕吐、皮肤湿冷、血压下降等。

日射病:由于直接在烈日下曝晒,导致脑细胞受损,表现为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甚至昏迷和抽搐。
热射病:是最严重的中暑类型,表现为高热(体温可达40℃及以上)、无汗、意识模糊、昏迷、抽搐等,严重者可危及生命;长时间在高温下从事体力劳动的人可能出现,早期有大量冷汗,然后无汗、呼吸浅快、神志模糊等,严重者可产生脑水肿、肺水肿、心力衰竭等。
预防中暑的措施

减少高温暴露
避开高温时段:尽量避免在上午10点至下午4点的高温时段进行户外活动24。尽量将户外活动安排在早上或者晚上,较为凉爽。
室内通风降温:合理使用空调、风扇等设备降低室内温度。空调温度建议设置在24至26℃,避免冷风直吹。空调温度不要设置过低。睡觉时避免电风扇或空调直吹。若条件有限,可通过湿毛巾擦拭地板或放置水盆增加室内湿度,促进蒸发降温

科学补充水分与电解质
定时饮水:在高温天气里,不论运动量的大小,都需要增加液体的摄入,不应等到口渴时才喝水。每小时饮用100至200ml温水或凉白开,避免一次性大量饮水,以免增加心脏负担。如果需要在高温的环境里进行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至少每小时喝2-4杯凉水(500-1000ml),水温不宜过高,饮水应少量多次。

补充盐分和矿物质:大量出汗会流失盐和矿物质,运动饮料可以帮助补充汗水中流失的盐和矿物质。糖尿患者或者高血压患者需要限制盐分控制,遵医嘱饮用运动饮料。出汗较多时,可适量饮用含少量盐分的绿豆汤或淡盐水。

避免刺激性饮品:高温天气时,不要饮用含酒精或大量糖分的饮料。减少酒精、咖啡、浓茶等可能加速脱水的饮品摄入。这些饮料不但不解渴,反而会使身体丢失更多液体,喝冷饮还会引起胃痉挛。
调整饮食与作息
清淡饮食:高温天气,饮食要清淡,不适合吃高热量、油腻、辛辣的食物。多吃西瓜、黄瓜、苦瓜等高水分的蔬果,少吃油腻、高糖食物4。可以准备一些防暑降温的食物,比如绿豆汤等。适量摄入富含钾的食物(如香蕉、菠菜),预防电解质失衡。多吃新鲜蔬果,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保证充足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高温天气容易导致疲劳,午间可小憩20至30分钟。夜间保持卧室凉爽,避免熬夜。
物理降温技巧及穿着防护
穿着合适的衣服:选择浅色、宽松的棉质或速干面料衣物,避免深色衣物吸热。穿着适宜:选择轻薄、透气、浅色的衣物,有助于散热。
涂抹防晒霜:晒伤会影响身体的降温能力,引起脱水。如果必须到户外去,需戴一顶宽边帽,戴一副太阳镜,在外出前30分钟涂上防晒系数为15或更高的防晒霜,以保护自己免受阳光的伤害1。做好防晒:外出时戴宽边帽、太阳镜,涂抹防晒霜。

局部冷敷:用湿毛巾冷敷颈部、手腕或额头,或用凉水喷雾喷洒皮肤。使用冰袋时需用毛巾包裹,以防冻伤。
特殊人群防护及携带防暑药物
关注重点人群:老年人、儿童、孕妇及慢性病患者更易中暑,需格外注意。小孩、老人、孕妇、肥胖人士等是发生热射病的高危人群5。避免让他们单独外出,儿童户外活动时每20分钟应到阴凉处休息。

随身携带防暑药物:外出时随身携带藿香正气水、仁丹、风油精等防暑药物,以备不时之需。藿香正气水主要用于阴暑人群,且其分为含酒精和不含酒精两种。含酒精的藿香正气水味道浓烈,见效较快,没有禁忌证的人首选含酒精的藿香正气水。肠道敏感人群、驾驶人群以及对含酒精的藿香正气水味道极度不适的人,建议选择不含酒精的藿香正气水。

其他注意事项
放慢节奏:高温下活动时,动作尽量放慢,避免过度劳累。如果需要锻炼,在热天建议减少锻炼,锻炼过程中,出现心跳加速、喘不过气、头晕、心慌等情况,需要停止运动,寻找一个阴凉的地方,及时休息。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进行户外活动时,不要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应定时在阴凉处休息。并且注意在阴凉的地方进行休息

夏季防暑降温实用方法与健康指南
出行与着装防护策略
规避高温时段外出:尽量避免在上午10点至下午4点时段外出,如需出行,建议选择清晨或傍晚凉爽时段,并随身携带防暑药品如藿香正气水、仁丹等。
科学穿戴防晒装备:选择轻薄透气的长袖长裤形成物理防晒屏障,减少紫外线直接照射;佩戴宽边帽、太阳镜,并提前30分钟涂抹SPF15+的防晒霜。

室内环境降温技巧
通风与设备协同:保持室内通风,配合风扇、空调调节温度(建议空调温度不低于25℃),定期开窗换气避免空气凝滞。
物理降温辅助:室内放置绿植、水盆或悬挂湿窗帘,利用水分蒸发吸热降低室温;用电风扇加速空气流动时避免直吹身体。

饮食调理与水分补充方案
饮水与电解质平衡
人群    每日饮水量    补水建议
一般人群    1.5-2升    少量多次饮用白开水/淡盐水
高温作业者    3-5升    搭配电解质水或运动饮料
特殊疾病患者    遵医嘱    避免过量饮用含糖/酒精饮料

食疗与饮品推荐
清热解暑食物:绿豆汤、西瓜(常温食用)、苦瓜、黄瓜、荷叶粥等 。
解暑茶饮:菊花茶、藿香佩兰茶、荷叶茶、薄荷甘草茶等,可根据体质搭配饮用。
饮食原则:清淡低脂为主,少食多餐,减少高蛋白、辛辣油腻食物摄入。

生活习惯与运动建议
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午睡时间建议控制在30分钟内。
适度运动:选择散步、瑜伽等轻量运动,避开正午高温时段;运动后及时补充电解质,避免立即冲凉。
局部降温法:用凉水冲洗手腕、洗脸或擦拭颈部、腋下等大血管区域,快速降低血液温度。

应急处理与药品准备
常备防暑药品
藿香正气水:缓解中暑引起的腹痛、腹泻、恶心 。
仁丹/清凉油:提神醒脑,改善头晕、头痛。

口服补液盐:补充电解质,预防脱水。
中暑急救步骤
迅速转移:将患者移至阴凉通风处,解开衣物。
物理降温:用湿毛巾擦拭大血管区域或扇风散热。
补水补盐:给予淡盐水或电解质水,若出现呕吐、高热不退需立即就医。

特殊人群防护提示
老年人与儿童:减少独居时间,定期监测体温,空调房注意保暖。
慢性病患者: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盐分摄入,遵医嘱调整药物与饮水量。
户外工作者:每小时休息10-15分钟,穿戴透气工作服,配备防暑急救包。
通过以上多维度防护措施,可有效降低中暑风险,帮助公众科学应对夏季高温,保持健康舒适的生活状态。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69103
金币
283774
道行
2004
原创
2405
奖券
2855
斑龄
36
道券
1035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8441(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7-17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昨天 18:28
高温天气下高血脂患者的健康管理

随着7月的高温天气持续,全国多个省市发布了高温红色预警,部分城市的地表温度甚至逼近60℃。这种极端高温不仅对普通人的健康构成威胁,对于高血脂患者来说更是危险重重。北京协和医学院的研究指出,在连续高温暴晒环境中,高血脂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上升了47%。这一数据背后,是无数家庭正在经历的危机。

在我所在的三甲医院,急诊科的心电图室和输液区已经连续几天人满为患,尤其是那些本就有高血脂基础的中老年患者,情况尤为严重。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案例和建议,帮助高血脂患者在高温天气下更好地管理健康。

案例分享

1. 56岁的退休教师:
   - 情况:顶着40℃的高温坚持晨练,结果当场晕倒,送来时血压飙到190,心电图显示心肌供血不足。
   - 结果:幸运的是抢救及时,但并非所有人都如此幸运。

2. 38岁的程序员:
   - 情况:大热天连续加班,每晚靠冰镇可乐和炸鸡续命,一周后体检查出甘油三酯升至4.6mmol/L(正常上限为1.7),肝功能也开始出现异常。
   - 结果:原本只是“轻度高脂”,现在已经发展为脂肪肝合并高脂血症。

3. 45岁的女企业家:
   - 情况:因公司项目延期,连续熬夜十多天,高温下又要赶项目现场,入院时出现头晕、胸闷。
   - 结果:检查发现血脂严重紊乱,甚至出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高温天气下的四大禁忌

1. 高温时段外出锻炼:
   - 风险:在高温天气尤其是上午10点至下午4点之间,外出锻炼极易造成血液浓缩、血管收缩与心率加快。对于高血脂患者而言,本就血液黏稠,进一步加剧血流阻力,极易诱发心梗与中风。
   - 建议:选择清晨6点前或晚上8点后,温度下降后再轻度活动。如果室外超过35℃,建议选择室内运动或“泡茶+阅读”模式,让身体放松。

2. 暴饮冷饮、频繁吃烧烤:
   - 风险:这类食品常常富含反式脂肪、饱和脂肪酸,对血脂极为不友好。连续7天每日摄入1瓶含糖冷饮和1顿夜宵烧烤,可使甘油三酯水平平均上升15%以上。
   - 建议:少碰“隐形脂肪”,别只盯着油腻的菜品,糖分高的饮料、精制碳水(如白米白面)、加工零食同样会转化为甘油三酯。

3. 情绪暴躁、熬夜不睡:
   - 风险:高温季节中,焦虑与抑郁症状发生率上升近30%,这些情绪变化会影响激素水平,进而干扰血脂代谢。长期熬夜+情绪不稳的人,其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即“好胆固醇”)明显偏低,而低密度脂蛋白则持续升高。
   - 建议:给情绪降温,建议每天给自己半小时“无手机时间”,泡壶茶、听点轻音乐,给心脏和大脑一个喘息的空间。

4. 血脂正常就“放松警惕”:
   - 风险:一次检查正常,并不代表血脂问题就此解决。血脂水平受饮食、情绪、气温、运动、激素等多重因素影响。尤其在高温环境下,即使短期内数值正常,也可能因脱水、血量减少而“假性正常”。
   - 建议:真正对抗高血脂的,不是单一食物,而是持续的生活方式管理。

高血脂患者的高温天气应对策略

1. 宅在家里:
   - 高温天不是锻炼的好时机。选择清晨6点前或晚上8点后,温度下降后再轻度活动。如果室外超过35℃,建议选择室内运动或“泡茶+阅读”模式,让身体放松。

2. 少碰“隐形脂肪”:
   - 别只盯着油腻的菜品,糖分高的饮料、精制碳水(如白米白面)、加工零食同样会转化为甘油三酯。

3. 给情绪降温:
   - 情绪起伏会引发交感神经兴奋,血压、心率、血脂全都跟着“升温”。建议每天给自己半小时“无手机时间”,泡壶茶、听点轻音乐,给心脏和大脑一个喘息的空间。

4. 别迷信“降脂食物”:
   - 临床中发现,不少人沉迷于吃某种“降脂神物”,完全忽视了整体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真正对抗高血脂的,不是单一食物,而是持续的生活方式管理。

结语

高血脂并非“老年病”,也不是“等有症状再治”的问题。它像一滴滴油,日积月累堵塞血管,直到某一次突发事件成为临界点。高温,只是那个加速剂。真的不必逞强。宁可在家喝杯热茶、闭目养神,也比顶着40℃去“挑战极限”强太多。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