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32阅读
  • 1回复

[保健养生]肝衰竭与起床习惯有关?医生强调:肝不好的人,起床切忌不做3事[10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11680
金币
3116
道行
19523
原创
29308
奖券
17898
斑龄
198
道券
1055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2422(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5-07-16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前天 15:28
— 本帖被 xian209 执行加亮操作(2025-07-15) —

有个45岁的中年人,患有慢性肝炎多年,自认为控制得不错,但某天清晨起床后不到五分钟,突然感到头晕眼花、心跳加速,随后出现意识模糊。
被紧急送医时,已经进入肝性脑病前期,这件事后来被不少医生提起,不是因为罕见,而是因为它太典型。
肝本身不喊痛,可它出事,往往就是“整垮”式的。

在大多数人印象中,肝衰竭是因为病毒、药物、酒精或者脂肪堆积。
但真正让肝功能“走下坡路”的,并不总是这些显而易见的事。
反而是一些日常动作——尤其是起床时的行为,才在不经意间“加速了肝的崩溃”。
这其中,有三件事,是许多肝功能异常者天天在做,却从未怀疑它们的危险。

起床太猛,是最常被忽视的一个环节,很多人一睁眼就立即坐起、站立、下床,像是要抢时间似的,但这个“动作连贯”的习惯,其实对肝不好的人极其不友好。
肝脏参与人体70%以上的血液“过滤”工作,在夜间相对静止状态下,它处于半“修复、半运作”状态,早上血液重新流动加快,如果突然直立,血压会瞬间波动,导致脑供血不足,进而诱发短暂晕厥。
而对本身有肝硬化或门静脉高压的人来说,这种起床方式更可能引起食管静脉压力波动,诱发出血。
有数据显示,肝硬化病人中,因为早晨姿势改变引起胃肠道出血的比例,远高于白天活动期。此外,肝性脑病患者本身就存在氨浓度异常,一次姿势改变引发的血流再分配,就有可能加速脑部毒素堆积。

起床后立刻排尿,也是一件被误解很深的行为。清晨尿急是常见现象,很多人醒来第一件事就是奔向厕所,但这种“顺从自然”的举动,对肝功能不全者可能是风险源头。
肝脏损伤的人,常常伴随电解质紊乱、血容量调节功能减弱,如果此时快速排空膀胱,会让短时间内血容量骤减,大脑灌注也跟着受到影响。
结果就是容易出现头晕、眼花甚至短暂意识模糊,有研究发现,在肝硬化患者中,晨起时因为排尿导致低血压的案例并不少见,尤其是在夏季脱水状态下,这种风险更容易被低估。
排尿行为本身没有问题,但“速度”和“姿势”才是关键,过快的排尿节奏,可能诱发迷走神经反射过度反应,尤其在老年人和慢性肝病人群中,更容易出现短暂意识丧失。

至于起床后马上剧烈运动的问题,大多数人其实都没想过这和肝脏有关系,传统认知里,运动是促进代谢、增强免疫的正面行为。
但换个角度看,在肝功能受损的人身上,这条逻辑并不成立,肝脏是糖代谢、脂代谢的核心器官,很多酶反应的中间环节都需要它来“背锅”。
剧烈运动时,身体对能量的需求激增,如果肝功能不好,无法及时完成糖原动员与乳酸代谢,就会导致血乳酸堆积过快,这时候不仅会出现疲劳和恶心,严重者甚至会诱发乳酸性酸中毒。
还有一点很多人忽略了,运动会使肌肉大量释放肌酸激酶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而这两种酶一旦升高,在肝病患者的化验单上容易与肝酶混淆,可能误导诊断或者掩盖病情的真实变化。

更关键的是,剧烈运动会加重氧化应激状态,健康人可以通过肝脏抗氧化系统快速缓冲,但对肝功能差的人来说,氧自由基堆积就成了额外负担。
长期以往,不仅无法增强体质,反而会加重肝纤维化的进程,有一组健康体检数据表明,肝功能指标轻度异常的人群中,那些坚持早晨跑步五公里以上的,其ALT升高幅度明显高于非晨练者。
这里需要打破一个很常见的误区:人们总觉得早起动作快一点,身体就能尽快清醒;早上排尿是自然反应,越快越利索越好;而运动嘛,是再正能不过的健康习惯。
这三件事本身不具“原罪”,但它们都与血流、神经调节、代谢需求相关,一旦叠加到肝功能下降的人身上,就可能从“健康习惯”变成“危险动作”。

肝脏的问题,从来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但它的恶化,有时候就是靠这些日常琐碎一步步堆上去的。
哪怕只是起床这样简单的动作,一旦做错了顺序和节奏,也能让这个器官背上不必要的代谢负担,尤其是在肝病处于“亚健康”状态时,身体看似没有异样,但肝细胞的受损早已在进行。
如果这时候还在惯性地做着错误的起床动作,肝脏就会在悄无声息中耗尽余力。
别小看起床这几分钟,对肝功能良好的人来说,身体有充足余地去适应各种姿势切换和代谢波动,但对肝功能差的人而言,每一次血压变化、神经反应、代谢激发,都是一场考验。

尤其是在天气闷热、水分易流失、夜间多汗的夏天,这种风险被进一步放大。
医生曾有统计过,夏季因肝性脑病入院的患者中,有近三成是在清晨出现症状的。
这个现象背后反映出一个很深层的道理:肝病并非只能靠药物治疗,更需要通过生活方式调整来“赢得时间”。
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动作,往往决定了肝脏还能支撑多久,在肝功能尚未严重衰竭之前,调节早晨起床习惯,不只是自我保护,也是在延缓肝病进展的“非药物干预手段”。

1条评分金币+22
xian209 金币 +22 - 前天 18:37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69103
金币
283774
道行
2004
原创
2405
奖券
2855
斑龄
36
道券
1035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38441(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7-17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前天 18:42
对于患有慢性肝炎的45岁中年人来说,早晨起床后出现的头晕眼花、心跳加速和意识模糊等症状,很可能与肝性脑病前期有关。肝性脑病是一种由于肝脏功能严重受损导致的神经精神症状,其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种因素,包括氨中毒、神经递质失衡等。在这种情况下,起床时的一些日常行为可能加剧了肝脏的负担,加速了病情的恶化。

起床太猛可能导致血压瞬间波动,引发脑供血不足,这对于肝硬化或门静脉高压的患者来说,可能引起食管静脉压力波动,诱发出血。此外,肝性脑病患者本身存在氨浓度异常,血流再分配可能加速脑部毒素堆积。

起床后立刻排尿的行为也可能对肝功能不全者构成风险。快速排空膀胱可能导致血容量骤减,影响大脑灌注,引发头晕、眼花甚至短暂意识模糊。在肝硬化患者中,晨起时因排尿导致低血压的案例并不少见。

至于起床后马上进行剧烈运动,对于肝功能受损的人来说,可能无法及时完成糖原动员与乳酸代谢,导致血乳酸堆积过快,引发疲劳、恶心甚至乳酸性酸中毒。此外,剧烈运动会加重氧化应激状态,对肝功能差的人来说,氧自由基堆积成为额外负担,可能加重肝纤维化的进程。

因此,对于肝功能异常者来说,调整早晨起床习惯是非常重要的。这包括避免起床太猛、控制排尿速度和避免早晨剧烈运动等。这些调整不仅是自我保护,也是延缓肝病进展的非药物干预手段。通过这些生活方式的调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肝脏的代谢负担,为肝脏赢得恢复的时间。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