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皮青椒介绍
虎皮青椒是一道深受四川百姓喜爱的佳肴,得名于其独特的炒制技巧,青椒表皮被炒得微焦,形成类似虎皮的斑驳花纹,令人过目难忘。它不仅满足了味蕾对辛辣的追求,更以其独特的口感让人回味无穷,是一道极佳的下饭菜肴。
虎皮青椒的做法
改良版少油虎皮青椒做法
食材处理:将新鲜的青椒用清水轻轻冲洗,去除表面的污垢和农药残留,接着,将青椒芯及籽一同取出,务必将籽彻底清除,以免其辣味影响整道菜肴的口感。
煎制青椒:在锅中倒入适量的食用油,等待油温逐渐升高,当油热至七八分熟时,将处理好的青椒放入锅中,用锅铲将每根青椒轻轻压扁,这样不仅可以加快烹饪速度,还能更好地凸显出青椒的虎皮效果。当青椒一面煎至起皱、呈现虎皮状时,便可翻面继续煎制,直至青椒皮起皱且变软,此时青椒表面已呈现出诱人的虎皮斑纹,内部水分也被煸出,达到了断生的状态。
调味出锅:撒上蒜蓉和生抽,为青椒增添浓郁的蒜香和咸鲜味,再撒入少许白糖,翻拌均匀,使青椒充分吸收调料的味道,继续煎制30秒左右,让青椒更加入味,即可出锅。
大厨版虎皮青椒做法
准备食材与调料汁:青椒洗净,把蒂切掉,用小刀把里面的籽挖出来;将姜剁成碎末;把生抽、香醋、白糖和盐放进一个碗里,搅拌均匀成调料汁。
煎制青椒:锅里放油,油热后把青椒一个个放进去,用中火煎制,并用锅铲轻轻按压、翻面,两面都要煎,等青椒表面开始起皱,表皮颜色变深即可。
调味收汁:把煎好的青椒拨到锅的一边,在锅里空出来的地方放入姜末煸炒出香味,倒入调好的汁儿,然后将青椒也一起翻炒,让每一条青椒都裹上调料汁,等汁儿变得浓稠,汤汁收了,就可以关火,盛盘上桌。
其他做法
干扁法:上锅后不放油,烧热锅直接把青椒放入锅内干烧,一边煎一边用铲子压住青椒,让青椒表皮出现焦点,虎皮出来后,再加入调料。
油炸法:大厨做法是将满锅的油煮沸,将整个的青椒泡油炸后沥出,再加进调料入味而成。家常做法是将青椒直接入锅干炒,其表皮渐渐起皱,加入色拉油后,冷油遇到热锅迅速被青椒吸收,青椒的果肉收缩,表皮膨胀皱纹剧增,形如虎皮,配料用淀粉化水,加酱油、蒜末,也可依据个人口味配以白糖、豆瓣、芝麻之类,勾芡后入味即可。
豆豉虎皮:选鲜嫩肉厚大角青椒,去芯,不加油先把锅烧上3分钟,再小火放入青椒反复煸炒到皮快干且斑点密布,起锅,洗锅,然后放油烧沸,将青椒再投入,放豆豉酱,略焖片刻,直到将青椒焖至微蔫。
先扁后煎:选取市场上青椒中个头中等的新鲜货,烧热炒锅,烧到锅要红不红的时候(至少3分钟),放入青椒反复煸炒到皮快干、至青椒转色,外皮泛白但要保持青椒的完整,起锅、洗锅。炒锅放油少许(也可用家里各种炸东西剩的油)把青椒逐个放入炸半分钟,迅速捞起备用。炒锅重新放少量干净的色拉油,稍微热时放入蒜粒姜粒各拇指大一点,白酒10来滴、盐适量,醋4勺、酱油2勺,白糖4勺,大火炒2分钟后加入青椒和味精适量,起锅装盘。
家常虎皮:先在锅中放油,把菜椒和辣椒煎透,再放入白糖、老抽、生抽、蚝油翻炒入味即可。
注意事项
煎青椒时,火候的控制很关键。如使用中火,火太大青椒容易糊,里面还容易夹生;火太小则烹饪时间过长,青椒容易失去水分和口感。
对于不喜欢太辣的人,制作时要将青椒籽去除干净,因为籽的辣味较重。
可以根据个人口味调整调料的用量和种类,例如喜欢酸一点可以多放些醋,喜欢更辣可以加入干辣椒或辣椒酱等。
食用建议
气候干燥的地区不适合长期食用青椒,患有炎症的朋友,也应该慎用或忌食,否则会加重病情发展
虎皮青椒的营养价值
虎皮青椒作为一种常见的辣椒制品,不仅味道独特,还富含多种对人体有益的营养成分。以下是虎皮青椒的主要营养价值:
维生素C的含量
虎皮青椒中的维生素C含量在所有蔬菜中是最高的,因此它被誉为“维C之王”。维生素C是一种强效的抗氧化剂,有助于提高免疫力,促进胶原蛋白合成,保护血管健康,并有助于铁的吸收。
辣素的作用
虎皮青椒中的辣素能够促进荷尔蒙分泌,加速新陈代谢,有助于燃烧体内脂肪,从而起到减肥作用。此外,辣素还能通过发汗来降低体温,缓解肌肉疼痛,并起到解热镇痛的作用。
降脂减肥
辣椒素能够促进脂肪的新陈代谢,防止体内脂肪积存,因此吃虎皮青椒有利于降脂减肥防病。
预防癌肿
辣椒素是一种抗氧化物质,它可以通过阻止有关细胞的新陈代谢,从而终止细胞组织的癌变过程,降低癌症细胞的发生率。
增加食欲、促进消化
辣椒强烈的香辣味能刺激唾液和胃液的分泌,增加食欲,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消化。
调节胰岛素
大蒜是制作虎皮青椒的重要材料之一,其中含有较多的硒元素,对人体中胰岛素合成下降有调节作用,所以糖尿病患者多食大蒜有助减轻病情。
其他营养成分
虎皮青椒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维生素B族,以及钙和铁等矿物质,这些营养素对于维持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综上所述,虎皮青椒不仅味道独特,还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适量食用可以带来多种健康益处
麻婆豆腐介绍
基本信息
麻婆豆腐又称陈麻婆豆腐,是四川地区汉族传统名菜之一,也是中国八大菜系之一的川菜中的名品2。它约创于清穆宗同治初年(1862 年),当时成都北郊万福桥有一家叫“陈兴盛饭铺”的小饭店,主厨为陈春富之妻,因其脸生麻痕,所烹豆腐得名陈麻婆豆腐,饭铺也冠以此名,后此菜名气渐大。
特点
具有麻、辣、鲜、烫、嫩、捆(指形整)、酥(指牛肉末)的特色,成菜色泽红亮,豆腐嫩白,口感滑嫩,味道浓郁,开胃下饭。
食材选择
豆腐
是麻婆豆腐的主要食材,嫩豆腐更适合,因其质地细腻、口感滑嫩,更容易入味,但也可根据个人口味选择口感更结实的老豆腐。在北京,南豆腐是比较适宜制作麻婆豆腐的选择,琼脂豆腐太嫩,北豆腐太老均不太合适。
麻婆酱
是麻婆豆腐的灵魂之一,由豆瓣酱、辣椒粉、花椒粉等多种调料混合而成。豆瓣酱不可或缺,用豆类发酵制成,有独特酱香味,能增添浓郁味道;辣椒粉和花椒粉增加麻辣风味,用量可依个人口味调整。
其他食材
牛肉末是常见配料,选用鲜嫩的牛肉末,可增加口感、香气和营养价值;葱姜蒜能去腥提味,使用量可根据个人口味调整;还会用到豆豉、青蒜末、香菜末等,豆瓣菜可增加层次感,豆豉有独特咸香味。
家常做法
做法一(来自 maigoo.com )
准备材料
主料:豆腐一块 400 克、牛肉末 50 克。
调料:豆瓣酱 30 克、豆豉 20 克、盐 2 克、鸡粉 2 克、酱油 15 克、黄酒 10 克、大蒜末 20 克、肉汤 300ml、水淀粉适量、花生油 30 克。
配料:青蒜末 30 克、花椒面 1 克、香菜末 5 克。
操作步骤
把豆腐切成 2 厘米见方的丁,在放了少许盐的清水中浸泡 15 分钟后捞出备用。
炒勺上火烧热,注入适量花生油煸炒肉末,肉末变色后下入郫县豆瓣酱煸炒出香味,再下入豆豉煸炒出香味,接着下入蒜末煸炒,然后烹入黄酒炒匀。
炒香以上材料后倒入肉汤煮开,放入适量酱油,用盐调味,下入豆腐煮开,煮大约 3 - 5 分钟。
放入少许鸡粉提鲜,用水淀粉勾芡,此时边摇锅边用手勺推动锅底,使豆腐不至糊锅,当淀粉彻底糊化后出锅码盘。
装盘后趁热均匀撒上一层花椒面,再撒上青蒜末和少许香菜末(不喜香菜可不放)。
做法二(来自香哈网)
准备材料
主料:豆腐、牛肉末。
调料:郫县豆瓣酱、豆豉、盐、酱油、米酒、糖、青蒜苗节、花椒末、葱姜蒜等。
操作步骤
蒜切成碎末,葱切成葱花备用;牛肉剁成肉糜,加少许米酒;郫县豆瓣酱稍剁碎;豆腐切成 2 - 3cm 的块状备用。
烧一锅水,加一勺盐,水烧开后放入豆腐块煮 2 - 3 分钟,关火后继续浸泡在热水中,防止豆腐块粘连。
另起一锅,热锅冷油下牛肉末,油稍多些,小火翻炒至微黄,再加一小勺米酒、一汤勺生抽、一茶匙糖调味。
直接从水中拿出豆腐放入调好的汤中,不用铲子铲,用手小心晃动锅,使豆腐均匀裹上汤汁,煮二三分钟使豆腐入味。最后撒上青蒜苗节、花椒末等。
烹饪小窍门
豆腐切丁后用淡盐水浸泡,不用开水烫,做出的豆腐会整而滑嫩;若用开水煮过,会韧劲过大、口感不好。
豆腐软硬要适中,太嫩易碎,太老不易入味。
在北方制作,豆瓣酱用量可稍减,避免过辣;四川师傅制作一斤豆腐用 50 克豆瓣酱,北方可根据口味适当调整
麻婆豆腐是一道传统的四川菜,主要由豆腐、肉末、豆瓣酱、花椒等配料制作而成。以下是麻婆豆腐的一些主要营养成分:
营养成分 来源 功效
蛋白质 豆腐 提供人体所需的必需氨基酸
脂肪 肉末和豆瓣酱 主要是不饱和脂肪酸
碳水化合物 豆腐和豆瓣酱 主要是多糖
维生素 豆腐 含有一定量的维生素B1、B2、E等
矿物质 豆腐 含有一定量的钙、铁、锌等矿物质
需要注意的是,麻婆豆腐中的配料和调料中含有较高的盐分和油脂,因此在食用时需要适量控制,不宜过量。另外,对于某些人来说,可能会对花椒过敏,需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