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周三就是重阳节了,又叫敬老节。在这个承载厚重孝亲情感的传统节日里,登高,赏菊、佩茱萸是古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健康的祈愿。而现如今,为家中长辈准备一桌暖心的饭菜,则成了我们表达孝心最直接的一种方式之一。这个重阳节,想要孝心不马虎,除了做饭,还有一些老传统要注意,比如“1不说,2不做,3得吃”,记得要跟家里老人说。 
1不说——节日里,不说丧气话 过节讲究吉祥,在这个敬老节里,核心在“敬”字,敬天、敬地、敬长辈。因此,最重要不要说丧气话,要避免一些负面词,比如“死”、“病”、“累”、“烦”等,尤其是在饭桌上,不要抱怨生活艰辛或谈论不愉快的话题。 多说祝福与感恩:多对父母长辈说“祝您健康长寿”、“身体硬朗”、“开心如意”。聊聊童年的趣事,说说生活中的小幸福,让欢声笑语充满整个聚会。 
2不做——孝亲时,不做马虎事 有了和谐的语言环境,行动上更要体贴入微。这两件“不做”的事,关乎长辈的身心感受。 1.不让长辈独自忙碌 重阳节主角是长辈们,千万不要让他们成为“劳动主角”。很多父母都习惯了张罗,但是我们不要理所当然享受,这一天,试着全程包揽,让长辈真正休息、享受。 
2.不端上生冷硬腻之食 上了年纪的老人,脾胃功效减弱,牙口也大不如前,所以准备的吃食要避开生冷,坚硬,过于油腻的食物,应当以温热,软烂,好消化,营养均衡为主。 
3得吃——重阳宴,必吃这三样 这三样食物,不仅美味,更蕴含着吉祥的寓意,是重阳节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灵魂。 1.重阳糕——步步高升 重阳糕是这个节日必备的糕点,因为糕跟高同音,所以也有步步高升的寓意,寄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长辈端上重阳糕,祝福他们健康“登高”,寿龄“登高”。 
2.菊花茶——祛灾祈福,明目延龄 茱萸可驱寒祛毒,菊花则象征高洁与长寿。古时饮菊花酒,有“祛灾祈福”的寓意。对于不饮酒的长辈,我们可以用一杯温润的【枸杞菊花茶】来代替。 
3.羊肉——重阳温补,暖心暖胃 北方很多地区有重阳节吃羊肉面的习俗。秋天渐寒,羊肉性温,暖中祛寒,温补气血,是秋冬季节的绝佳补品。一碗热乎乎的羊肉面,能让长辈从胃暖到心。 
重阳节的意义不在奢华,而在那份“为你用心”的心意。上面那些讲究不仅遵循传统,更是将孝心融化在每一个细节里。下周三,无论多忙记得回家看看,或者打一通电话,亲手为父母做一道重阳糕,或者泡一杯菊花茶,祝天下长辈父母,重阳安康,福寿绵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