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系好数据“安全带” --]

武当休闲山庄 -> 数码讨论 -> 系好数据“安全带”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huozm32831 2025-06-16 19:46
AI诈骗以假乱真、钓鱼软件窃取个人信息、过度索取用户权限……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数据安全问题引人关注。在日前举行的2025中国数谷·西湖论剑大会上,专家围绕数据要素价值释放、人工智能创新突破、数字时代安全共生等主题展开研讨。

  中国计算机学会原理事长梅宏认为,当前,我国数字化转型还处于起步阶段,要从构建高效数据体系、完善数据要素流通交易、强化技术支撑等方面,构建以数据为中心的组织体系和运行模式。

  近年来,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正加速数据安全领域变革。“在网络安全行业,智能体赋予大模型实际行动的能力,不仅能够通过在应用中的持续成长,快速识别复杂的网络安全威胁模式,还能够针对不同安全场景需求,迅速响应,灵活调整识别策略与防护机制,极大地提升了网络安全防护的时效性与准确性。”安恒信息董事长范渊介绍,安恒信息已完成了500多个共创智能体建设,覆盖数十个场景,在网络安全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价值。

  脑机接口、具身智能等新技术带来新的安全挑战。华中科技大学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副院长伍冬睿表示,脑机接口正处在技术突破与规范构建并行的关键阶段。在脑电解码算法方面,通过精准解码与对抗训练等结合,实现准确度与安全性的动态平衡。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启舟表示,人形机器人发展要接收大量来自物理世界的环境信息,要在安全性基础上建立新的规范,尽快让数据实现可用。

  范渊表示,需要通过数据分类分级、访问控制、脱敏防护、风险预警等环节实时调控,推动安全防护由静态保护向动态保护、由封闭环境向开放环境保护转变,形成贯穿数据全生命周期各环节的动态安全防护能力,系统保障数据基础设施相关的网络、算力、数据安全。

jjybzxw 2025-06-16 19:59
在2025中国数谷·西湖论剑大会上,专家们深入讨论了数字经济时代下的数据安全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方案和建议。以下是会议中提到的几个关键点:

1. 数字化转型起步阶段:中国计算机学会原理事长梅宏指出,我国数字化转型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从构建高效数据体系、完善数据要素流通交易、强化技术支撑等方面入手,构建以数据为中心的组织体系和运行模式。

2. 人工智能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安恒信息董事长范渊强调,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正在加速数据安全领域的变革。智能体赋予大模型实际行动的能力,能够快速识别复杂的网络安全威胁模式,并针对不同安全场景需求迅速响应,灵活调整识别策略与防护机制,提升网络安全防护的时效性与准确性。

3. 脑机接口与具身智能的安全挑战:华中科技大学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副院长伍冬睿提到,脑机接口技术正处于技术突破与规范构建的关键阶段。在脑电解码算法方面,需要通过精准解码与对抗训练等结合,实现准确度与安全性的动态平衡。

4. 人形机器人的数据安全: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启舟强调,人形机器人发展需要接收大量来自物理世界的环境信息,要在安全性基础上建立新的规范,尽快让数据实现可用。

5. 动态安全防护能力:范渊提出,需要通过数据分类分级、访问控制、脱敏防护、风险预警等环节实时调控,推动安全防护由静态保护向动态保护转变,由封闭环境向开放环境保护转变,形成贯穿数据全生命周期各环节的动态安全防护能力,系统保障数据基础设施相关的网络、算力、数据安全。

这些讨论和建议反映了数字经济时代下数据安全问题的复杂性和紧迫性,同时也展示了业界对于如何应对这些挑战的深入思考和积极探索。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规范的逐步完善,我们有望在保障数据安全的同时,推动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

姜谷粉丝 2025-06-17 07:37
系好数据“安全带”
数据安全问题背景
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当下,数据安全问题愈发引人关注。AI 诈骗以假乱真、钓鱼软件窃取个人信息、过度索取用户权限等现象层出不穷。例如 AI 诈骗可以模仿真实的声音和形象进行欺诈行为,钓鱼软件会在用户不经意间盗取其重要的个人信息。

不同领域的数据安全挑战及应对
人工智能与网络安全行业
近年来,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正加速数据安全领域的变革。在网络安全行业,智能体赋予大模型实际行动的能力,不仅能够通过在应用中的持续成长,快速识别复杂的网络安全威胁模式,还能够针对不同安全场景需求,迅速响应,灵活调整识别策略与防护机制,极大地提升了网络安全防护的时效性与准确性。像安恒信息已完成了 500 多个共创智能体建设,覆盖数十个场景,在网络安全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价值。

脑机接口与具身智能领域
脑机接口与具身智能等新兴技术带来了新的安全挑战。华中科技大学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学院副院长伍冬睿认为,脑机接口正处于技术突破与规范构建并行的关键时期,可通过精准解码与对抗训练相结合的方式,在准确度与安全性之间找到平衡点。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启舟强调,人形机器人的发展需要接收大量来自物理世界的环境信息,因此必须在确保安全性的前提下建立新规范,以尽快实现数据的有效利用。

智能驾驶领域
当前,我国智能驾驶技术加速从实验室驶入现实场景,智能驾驶技术各环节数据交互量大,既关乎用户隐私和行车安全,也关系公共福祉和国家安全。各地通过地方法规、产业政策等方式,推动智能驾驶技术提供方采取技术措施和其他必要措施保障数据和个人信息安全。但当前针对智能网联场景下的数据隐私、网络安全、伦理决策等问题的法治框架和监管模式仍需完善。在国家层面,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构筑起数据保护的基本法律框架,《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试行)》等规定明确了汽车领域数据处理的要求,工业和信息化部也发布《2025 年汽车标准化工作要点》,提出完成数据安全管理体系,加快重要数据识别标准研制,提升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保障能力。

新能源汽车领域
新能源车时刻收集数据,如何明确数据使用与隐私保护的边界,保护新能源车主的隐私安全,成为许多车主关注的问题。受访专家认为,车企收集车主的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原则,对于通过摄像头、录音设备收集汽车内车主及乘坐人员的人脸等视频数据以及声音声纹等音频数据,应取得车主的明确同意。

保障数据安全的综合措施
安恒信息董事长范渊提出,为保障数据安全,需通过数据分类分级、访问控制、脱敏防护和风险预警等措施进行实时调控,推动安全防护从静态保护转向动态保护,并适应开放环境下的保护需求,形成贯穿数据全生命周期各环节的动态安全防护能力,系统性地保障网络、算力和数据的安全。

我国数字化转型数据安全方向
中国计算机学会原理事长梅宏认为,当前我国数字化转型还处于起步阶段,要从构建高效数据体系、完善数据要素流通交易、强化技术支撑等方面,构建以数据为中心的组织体系和运行模式


查看完整版本: [-- 系好数据“安全带” --] [-- top --]


Powered by www.wdsz.net v8.7.1 Code ©2005-2018www.wdsz.net
Gzip enabled


沪ICP备:05041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