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家“花皇家的钱接驾四次”的核心原因:宫里有“老太妃”这一强力靠山
在《红楼梦》的剧情设定中,甄家(江南甄府)能四次接驾皇帝且不掏自家腰包(即“花皇家的钱往皇帝身上使”),其关键在于宫中有一位出身甄家的“老太妃”作为靠山。以下是具体逻辑链:
1. 甄家接驾的“特殊待遇”:用皇家钱办皇家事
根据《红楼梦》第十六回中赵嬷嬷(贾琏乳母)的回忆,甄家接驾四次的花费堪称“堆山塞海”,但并非甄家自掏腰包,而是“拿着皇帝家的银子往皇帝身上使罢了”。也就是说,甄家接驾的费用来自皇家公款(如皇帝出巡的公费、内务府的拨款),而非家族私产。
2. 背后的靠山:宫中专宠的“老太妃”
甄家能获得“用皇家钱接驾”的特权,根源在于宫中有一位甄家出身的“老太妃”。这位老太妃是甄家的“姑奶奶”(娘家人),且在宫中地位极高、深受皇帝信任:
第五十五回提到,老太妃“欠安”时,宫中嫔妃均需“减膳谢妆”祈福;
第五十八回老太妃去世后,皇帝下令“凡诰命等皆入朝随班按爵守制”,足见其影响力。
正是因为老太妃的“撑腰”,甄家才能多次获得皇帝接驾的机会,且能动用皇家公款承办接驾事宜——皇帝看在老太妃的面子上,允许甄家用公款“尽孝”(接驾)。
3. 与贾家的对比:为何贾家接驾(元春省亲)会“掏空家底”?
贾家(荣国府)为元春省亲修建大观园,花费的是自家私产(如贾蓉所言“头一年省亲连盖花园子,花钱无数”),且皇家仅“按时到节赏些彩缎古董”(,并未补贴公款。而甄家因有老太妃的关系,接驾费用由皇家承担,因此“接驾四次”并未动摇家族财富(甚至“富得流油”,连凤姐都“纳罕他家怎么就这么富贵”)。
总结:
甄家“花皇家的钱接驾四次”的本质,是通过宫中有影响力的娘家人(老太妃),获得皇家特权(动用公款接驾)。这种“靠山-特权”的逻辑,正是《红楼梦》中“四大家族”(贾、史、王、薛)“一荣俱荣”的典型体现——家族的兴衰,往往取决于宫中是否有“自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