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13阅读
  • 2回复

[猎奇]古代逛一次青楼要花多少钱?折合成人民币是多少?普通人消受不起[9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huozm32831

UID: 329002

精华: 1097
职务: 超级斑竹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13550
金币
8463
道行
19523
原创
29339
奖券
17968
斑龄
199
道券
10556
获奖
0
座驾
 设备
EOS—7D
 摄影级
专家级认证
在线时间: 23337(小时)
注册时间: 2007-11-29
最后登录: 2025-09-1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6小时前
— 本帖被 wowoni 执行加亮操作(2025-09-10) —

提起古代的青楼,总让人觉得那是风流才子们的专属地盘,可实际上,这地方消费高得吓人,普通老百姓根本玩不起。咱们今天就来聊聊这个事儿,得靠历史资料来说话,别瞎编。青楼这词儿最早不是指那种烟花场所,春秋时候管仲搞的官妓才算起点,那是为了国家财政收钱,顺便管管社会闲事儿。到了唐宋明清,青楼就成了文人墨客爱去的娱乐场,里面姑娘不光卖艺,还得懂诗词歌赋啥的。消费呢,得分朝代看,因为每个时代银子值钱程度不一样,换成现在的人民币,也得根据米价、工资这些来算,大概一两银子在宋代值1500到2000块,明代600到800块,清代150到220块左右。这不是胡乱猜的,是从历史物价推出来的。

先说唐朝吧,那时候长安城里青楼多,消费不算低。入门就得给老鸨点钱,叫“茶钱”或“入门费”,一般几百文铜钱。一贯钱等于一千文,在唐代一贯能买好几石米,一石米够一家人吃几天,所以换成现在,大概五百到一千块人民币起步。你要是只在大厅听听曲子,看看舞啥的,那还好,几千文就行,折合两三千块。但想让姑娘陪酒聊天,得加钱,几两银子起。一两银子在唐代值两千多块,所以陪酒至少四五千人民币。要是点花魁,那价格翻倍,上十两银子,相当于两万块以上。历史上有记载,唐玄宗时候的公孙大娘跳剑舞,达官贵人争着看,赏钱一大堆。普通人呢?一个农民一年收入也就几十贯,够勉强过日子,哪有闲钱去这种地方。去一次青楼,等于他们半年收入没了,所以老百姓基本不去,去了也只能干瞪眼。

宋代是青楼最兴旺的时候,东京汴梁城里到处是这种地方。宋朝经济发达,银子流通多,但消费也水涨船高。入门费一贯钱左右,换成人民币一千五百块。坐下来点酒菜,得几贯到十几贯,相当于几千到两万块。陪酒的话,普通姑娘几千文,一两银子起,花魁得几两到几十两。宋史里有提,喝花酒最低几千文,折合三四千人民币,但加赏钱、酒钱啥的,总得一两万块。柳永那家伙爱去,写了不少词,可他自己也穷,经常赊账。换算依据是宋代一石米三百到六百文,一石米现在三百块左右,所以一两银子一千五百到两千块。

高端消费呢?要是想赎个姑娘身,几百两银子起步,折合几十万人民币。北宋末年的李师师,宋徽宗都去过,她一晚上收入上百两,换成现在几百万。普通人负担?宋朝一个底层官员月薪十五贯,合四五千块人民币,农民更少,月入几十文,去一次青楼等于他们一年工资,饿肚子都去不起。

明代青楼消费有点变化,因为社会风气更开放,南京秦淮河边最有名。入门费几两银子,明代一两值六百到八百块,所以一千多人民币起步。酒宴十五两左右,三千六百块。看表演二十到二十五两,四五千块。要是陪宿,几十两,折合两三万人民币。西门庆在金瓶梅里去青楼,花钱如流水,一次几百两,换成现在几十万。他那种人就是负面典型,花钱买乐子,还害了不少人。明朝后期,青楼分等级,低档小巷子一两银子就能玩,五百到一千块,但高端的书寓,得几十两。普通百姓呢?明代农民年收入十来两银子,够吃喝,哪敢去青楼。去一次等于他们半年积蓄,负担不起,只能听听传闻。

清代青楼消费更高,尤其是扬州和北京。入门八到十两,换成清代一两值一百五十到两百块,所以一千多到两千块。酒菜十几两,两三千块。陪酒二十两左右,三四千块。花魁一晚上几十两到上百两,一万到两万块。陈圆圆在明末清初,出场两千多两,赎身三千两,折合一百五十万人民币。董小宛赎身也三千两。清朝后期,太平天国后,青楼更奢靡。普通人负担?清代农民月入几钱银子,合几十块人民币,去不起。官员贪腐的才去得起,像和珅那种,家产上亿两,消费不成问题。但对老百姓来说,去一次青楼等于卖地卖房,穷人根本别想。

为什么说普通人消受不起?得看收入对比。古代社会分层严重,农民工匠月入几十文到几两,够基本生活。青楼最低消费几两银子,等于他们几个月工资。高消费上百两,几年收入都没了。历史资料显示,青楼主要是达官贵人、富商去,文人像杜牧、柳永去得多,但他们也常穷困。杜牧写诗说十年扬州梦,赢得薄幸名,其实就是在说花钱花得心疼。青楼不光是娱乐,还带社交功能,谈生意、拉关系啥的,但这对穷人没用。他们负担不起,就只能在家过日子。换成现在,青楼消费最低几千块,高上万甚至百万,普通工薪阶层去不起,得是土豪才行。
1条评分金币+11
wowoni 金币 +11 - 5小时前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54718
金币
366268
道行
20030
原创
764
奖券
263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8387(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9-10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5小时前
根据历史记载和白银购买力换算,古代青楼消费折合人民币的价格差异极大,且对普通民众而言确实属于奢侈消费。以下是关键数据分析及换算结果:

一、明代中后期高级青楼消费(以万历年间秦淮河为例)
基础消费层级

普通陪酒/茶叙:约1-2两白银
▶ 折合人民币:1,000-2,000元(据明代米价,1两≈1000元)
中等级别名妓:单次陪酒需5两白银
▶ 折合人民币:5,000元
顶级名妓消费

头牌陪宴(如董小宛级别):20两白银起
▶ 折合人民币:20,000元
过夜留宿:50-100两白银
▶ 折合人民币:50,000-100,000元(相当于高级会所VIP服务)
二、清代青楼消费(以道光年间扬州为例)
常规服务价格

普通歌妓陪席:3两白银
▶ 折合人民币:4,500元(清代中晚期1两≈1500元)
名妓"摆台"(包场表演):20两白银
▶ 折合人民币:30,000元
附加费用

赏赐仆役、乐师:至少1-2两
特需服务(如定制诗词):另加5-10两
三、普通人收入对比:为何"消受不起"?
明代底层收入

农民年收入:约10-15两白银(10,000-15,000元)
县令月俸:7.5两(7,500元)
▶ 一次普通青楼茶叙 = 农民半年收入
清代劳工阶层

长工年收入:8-10两白银(12,000-15,000元)
九品官月俸:5两(7,500元)
▶ 头牌名妓陪宴 = 底层家庭全年开支
四、消费差异说明
地域与等级:北京"八大胡同"、南京秦淮河等顶级场所价格可达地方妓馆的10倍以上。
隐性成本:名妓常需长期"投资",如赠送珠宝、包租寓所(年耗数百两),实际开销远超标价。
注:以上换算基于粮食购买力(明清1两白银≈150-200公斤米),因古代经济波动,实际值可能存在20%-30%偏差
1条评分金币+6
wowoni 金币 +6 - 5小时前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在线jjybzxw

UID: 551814


发帖
184682
金币
403244
道行
2004
原创
2427
奖券
2935
斑龄
37
道券
1071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41272(小时)
注册时间: 2008-10-01
最后登录: 2025-09-10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4小时前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具有历史与社会学探讨价值的问题。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解析“古代青楼是否真的是风流才子专属且消费极高,普通百姓是否真的难以涉足”这一问题。以下将从历史背景、青楼的性质、消费门槛、社会阶层与文化心理等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

---

一、青楼的历史定位与社会功能

青楼在古代中国,尤其是唐宋至明清时期,是一种集娱乐、文化、性 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场所,其功能远非今日“妓院”所能简单概括。它不仅是文人士大夫聚会、吟诗作对的社交场所,也常是达官贵人、商贾富户消遣娱乐之地。

- 文化象征:青楼曾是文人墨客的灵感之地,如唐代的杜牧、宋代的柳永、明代的唐寅等,都曾在青楼留下大量诗词佳作。
- 社交平台:在没有现代社交媒介的古代,青楼是文人之间交流思想、结交人脉的重要场所。
- 政治与权力的延伸:一些青楼甚至成为政治信息传递、权力交易的隐秘场所。

因此,青楼不仅仅是一个“卖笑之地”,而是一个承载文化、政治、经济多重功能的社会空间。

---

二、青楼的消费门槛:高消费与多层次服务并存

虽然青楼确实存在消费极高的“高档场所”,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青楼都如此。根据历史记载与小说文献,青楼的服务和消费呈现出明显的等级分化。

1. 高档青楼(“名妓馆”)  
这类青楼接待的是士人、官员、富商等上层人士,其消费水平极高,一次“留宿”或“听曲”可能需要数十两白银(相当于现代数万元人民币)。例如:

- 点花名:选择心仪的妓女需支付“点名费”;
- 听曲赋诗:与名妓吟诗对答,需具备一定文化素养;
- 专属陪侍:长期包 养或订立契约,费用更是昂贵。

2. 中低端青楼(“下处”或“窑子”)  
这类地方消费较低,面向商人、小吏甚至普通市民阶层,提供较为基础的服务,价格也相对亲民。例如:

- 陪酒:几文钱便可获得陪酒服务;
- 短时陪伴:类似于今日的“钟点房”;
- 低门槛进入:有些地方甚至可赊账或以物易物。

因此,说“青楼消费极高、百姓难以涉足”并不完全准确,应视青楼类型而定。

---

三、青楼与“风流才子”的关系:文化建构与现实差异

“风流才子”这一形象,是文人群体在文学作品中自我塑造的文化符号。他们通过诗词、小说、传奇等作品,将自己与青楼名妓之间的交往浪漫化、理想化。

1. 文化建构层面  
- 才子佳人模式:在小说与戏曲中,文人与名妓之间常被描绘为“才情相投”,而非单纯的金钱交易。
- 道德批判与逃避:通过美化青楼文化,文人既满足了私欲,又在道德上为自己开脱。

2. 现实层面  
- 并非所有青楼女子都能与文人唱和:多数妓女缺乏文化素养,真正能与才子“谈诗论道”的仅是少数。
- 文人垄断了青楼叙事权:我们今天看到的青楼故事,大多是文人所写,因此视角偏向他们自身的体验。

因此,“风流才子专属”更多是一种文化想象与自我粉饰,现实中青楼的客户群体是多元的。

---

四、社会阶层与性别视角的分析

1. 社会阶层的流动与青楼的包容性  
尽管青楼有高端与低端之分,但它在某种程度上为社会不同阶层提供了流动与互动的空间:

- 中下层男子通过努力或运气,也可能进入高档青楼;
- 女性通过才艺或美貌,也可能从普通妓女升为“名妓”,获得一定社会地位。

2. 性别视角下的不平等  
青楼文化虽然为女性提供了某种“职业机会”,但本质上仍是男权社会中的剥削机制:

- 女性多为被卖或被迫进入青楼;
- 即使成为“名妓”,其地位依旧低下;
- 文人对妓女的赞美,多是基于自身审美与情感投射,并非真正的尊重。

---

五、结论:青楼文化的多元性与历史复杂性

综上所述,我们不能简单地将古代青楼定义为“风流才子专属”或“消费极高、普通人难以涉足”。青楼文化具有高度的社会复杂性与历史多元性:

| 维度 | 事实 | 误解 |
|------|------|------|
| 消费 | 有高中低档,普通百姓也可涉足 | 青楼消费普遍极高 |
| 客户 | 文人、官员、商人、市民均有 | 仅为才子专属 |
| 女性 | 多数命运悲惨,少数获得文化地位 | 全部为风雅才女 |
| 功能 | 不仅是性 服务,更是文化、社交、政治空间 | 仅为性交易场所 |

因此,我们应以多维视角看待青楼文化,既要看到其作为历史现象的复杂性,也要警惕将其浪漫化或妖魔化的倾向。

---

延伸思考:当代对青楼文化的再诠释

在现代社会,青楼文化常常被影视、文学作品重新演绎。例如:

- 影视剧中的“才子佳人”模式:如《大明风华》《甄嬛传》等剧中的青楼桥段,往往强调文化与情感元素;
- 商业化与符号化:青楼成为一种“古风”符号,被用于旅游、文创产品中;
- 女性视角的重新书写:现代作家尝试以妓女的视角讲述她们的苦难与挣扎,如《金陵十三钗》。

这些现象反映出青楼文化并未完全消失,而是以新的形式延续在我们的集体记忆中。

---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