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与正定:河北两大“北方三雄镇”古城的历史荣光与今日魅力
河北历史悠久,在其境内有两座古城曾位列“北方三雄镇”,一度与北京齐名,它们分别是保定和正定。这两座古城都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却相对低调,堪称河北被低估的宝藏古城。
保定:京畿要地的千年古都
历史地位显赫:保定是一座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古城,曾是燕国、中山国、后燕的都城。明清时期,保定与北京、正定一起被称为“北方三雄镇”。清雍正二年(1724年),保定成为直隶省会,俨然成为国家的第二政治中心,新中国成立之初依旧是河北省省会,直到1968年才被石家庄取代,是河北历任省会中时间最长、资格最老的一个。
地理位置重要:保定地理位置险要,有“北控三关,南通九省”之称,从建立那天起便是军事重镇,“保定”二字寓意“永保安定”。元代政治中心移至北京后,保定承担起拱卫京师南大门的职责,有“京畿要地”“京师门户”之称,如今保定东站站前广场中央树立的“京畿之门”雕塑,便是这一使命的传承。
文化遗产丰富:保定主城区分布着众多密集的历史建筑,组成了高质量的访古线路。其中,直隶总督署是目前我国现存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清代省级衙署,建成于清雍正八年(1730年),曾有刘墉、李卫、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等74人99任直隶总督在此任职,可谓“一座总督衙署,半部清史写照”;古莲花池原名香雪园,始建于金大正四年(1227年),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直隶总督李卫在此修建莲池书院,使其成为当时备受瞩目的皇家园林之一,兼具南北方园林精华;还有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旧址、保定钟楼、直隶审判厅、淮军公所、光园等众多不同时期的历史遗迹。
正定:燕南故郡的佛教圣地
历史沿革悠久:正定古城位于河北省会石家庄市北15公里处,建城1400余年,一直是府、郡、州、县所在地,有“燕南故郡”“京师屏障”之称,是当时北方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之一,与北京、保定并称为“北方三雄镇”。
建筑奇迹众多:古城内寺庙林立,素有“九楼四塔八大寺,二十四座金牌坊”之称。隆兴寺(原龙兴寺)由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于公元971年亲下诏书扩建为京外第一皇家寺院,寺内高达22米的千手千眼铜铸观音、重达10吨的转轮藏以及摩尼殿的十字形伽蓝布局等,都是建筑史上的瑰宝,被梁思成等学者高度赞誉;还有中国唯一现存的唐代钟楼、天宁寺凌霄塔内贯穿五层的塔心柱结构等世界古建孤例。
文化底蕴深厚:正定古城呈官帽形的风水布局,与北京紫禁城形成呼应,被史学家视为宋元明清皇家风水的活标本。城内美食也与历史紧密相关,如郝家排骨秘方源自元代真定路兵马大元帅史天泽府邸,马家烧鸡与乾隆下江南的御厨一脉相承,八大碗宴席曾是赵匡胤犒赏三军的御膳。此外,1987版《红楼梦》元妃省亲场景便在正定1:1复刻的荣国府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