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到宽版
  • 86阅读
  • 2回复

[红楼梦]贾家衰败的根源是什么?在秦可卿的丧礼上,答案水落石出 [8P]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在线厨爹

UID: 546371

精华: 76
职务: 山庄囚徒
级别: 化外仙道
 

发帖
72413
金币
9985
道行
5638
原创
799
奖券
6506
斑龄
3
道券
183
获奖
0
座驾
设备
SONY数码HD一体机 HDR--CX210E
摄影级
在线时间: 28461(小时)
注册时间: 2008-09-23
最后登录: 2025-07-16
用户被禁言,该主题自动屏蔽!
山庄提示: 道行不够,道券不够?---☆点此充值☆
 
在线姜谷粉丝

UID: 1569053

精华: 2
级别: 玉清道君

发帖
145131
金币
272120
道行
20030
原创
756
奖券
185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设备
摄影级
在线时间: 16893(小时)
注册时间: 2012-06-21
最后登录: 2025-07-16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07-10
贾家衰败根源解析
经济层面:分房制度导致财产下跌
贾家真正的大头收益来自于田地租子,像王夫人的陪房周瑞就负责收取荣府春秋两季的地租,这是荣府的主要收入。然而,贾家经济收入存在致命弊端,封建时期的分房制是导致其经济衰败的重要因素。贾家的田租地产固定,但子孙众多,田地房产要进行多次分配。从初代贾源、贾演到第五代草字辈贾蓉、贾兰,子孙数量不断增加,分房制度持续发挥作用,使得田地越分越少,收益也越来越低。

例如,第53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时,乌进孝来给宁国府送钱,贾珍见只送来两千多两银子便皱眉抱怨,称算定至少有五千两,还提到如今只剩下八九个庄子,且今年有两处报了旱涝。这表明最初宁府的田产远不止这些,随着分房,田产逐渐减少。

在分房过程中,嫡子和旁支的待遇差异明显。像贾宝玉、贾兰这样的嫡子往往能分得更多田产收益,而贾芸、贾芹这种旁支,只能从昔日他们父亲分到的田产里继续二次分配,日子过得紧巴巴。红楼原著里贾芸父亲那一代只分到一亩地两间房子,若贾芸还有兄弟,这些财产还得继续分124。所以,分房制度必然导致贾家财产持续下跌,是不可挽回的规律现象。

权力层面:降等袭爵致使权势凋零
曹雪芹在描写《红楼梦》时,对于爵位的承袭沿用了清代的降等袭爵制度。宁国府和荣国府最开始都是国公府,初代贾演、贾源被朝廷封为宁国公和荣国公,且宁荣两公是当年的京都八公之首。

但在清代降等袭爵政策下,爵位被后代继承时要进行降级。从秦可卿丧礼上参加吊唁的王公贵族的爵位称呼能看出这一规律。原著记载,官客送殡的有镇国公牛清之孙,现袭一等伯牛继宗;理国公柳彪之孙,现袭一等子柳芳等,当年的八公,他们的子孙所承袭的都不再是国公爵位,验证了曹雪芹采用了清代降等袭爵的背景。

回到宁荣两府,贾家子孙也难逃此规律。以宁国府为例,初代贾演为宁国公,其子贾代化世袭一等神威将军,后来的贾珍世袭三品爵威烈将军,一代又一代呈现出随代降等的轨迹。按照这种规律,贾家在权势上的衰败是必然的。

家族成员层面:子孙不思进取
后续贾家持续衰落,家族成员大多坐吃山空、不思进取。如贾赦袭了一等将军的爵位后,天天饮酒作乐、想着娶小老婆;贾政也不过是个小小工部员外郎4。相比之下,林家的林如海刻苦攻书,考中探花后重新步入官场,赢得贾家好感,还通过联姻与贾家构建联盟。林如海后来成为兰台寺大夫、巡盐御史,这个职位非皇帝亲信不可得,前途本不可估量,只可惜早早去世4。贾家子孙缺乏进取精神,也是贾家衰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我有我可以
离线wyr2009

UID: 749263

发帖
1345
金币
241
道行
210
原创
0
奖券
15
斑龄
0
道券
0
获奖
0
座驾
巡洋舰D4D-4500
设备
尼康D850
摄影级
初级
在线时间: 1813(小时)
注册时间: 2009-10-20
最后登录: 2025-07-16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07-11
分析得很有道理呀,只是在这一回应该反应不出来呀
如何不发帖就快速得到金币道行
 
快速回复
限120 字节
认真回复加分,灌水扣分~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