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家衰败根源解析
经济层面:分房制度导致财产下跌
贾家真正的大头收益来自于田地租子,像王夫人的陪房周瑞就负责收取荣府春秋两季的地租,这是荣府的主要收入。然而,贾家经济收入存在致命弊端,封建时期的分房制是导致其经济衰败的重要因素。贾家的田租地产固定,但子孙众多,田地房产要进行多次分配。从初代贾源、贾演到第五代草字辈贾蓉、贾兰,子孙数量不断增加,分房制度持续发挥作用,使得田地越分越少,收益也越来越低。
例如,第53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时,乌进孝来给宁国府送钱,贾珍见只送来两千多两银子便皱眉抱怨,称算定至少有五千两,还提到如今只剩下八九个庄子,且今年有两处报了旱涝。这表明最初宁府的田产远不止这些,随着分房,田产逐渐减少。
在分房过程中,嫡子和旁支的待遇差异明显。像贾宝玉、贾兰这样的嫡子往往能分得更多田产收益,而贾芸、贾芹这种旁支,只能从昔日他们父亲分到的田产里继续二次分配,日子过得紧巴巴。红楼原著里贾芸父亲那一代只分到一亩地两间房子,若贾芸还有兄弟,这些财产还得继续分124。所以,分房制度必然导致贾家财产持续下跌,是不可挽回的规律现象。
权力层面:降等袭爵致使权势凋零
曹雪芹在描写《红楼梦》时,对于爵位的承袭沿用了清代的降等袭爵制度。宁国府和荣国府最开始都是国公府,初代贾演、贾源被朝廷封为宁国公和荣国公,且宁荣两公是当年的京都八公之首。
但在清代降等袭爵政策下,爵位被后代继承时要进行降级。从秦可卿丧礼上参加吊唁的王公贵族的爵位称呼能看出这一规律。原著记载,官客送殡的有镇国公牛清之孙,现袭一等伯牛继宗;理国公柳彪之孙,现袭一等子柳芳等,当年的八公,他们的子孙所承袭的都不再是国公爵位,验证了曹雪芹采用了清代降等袭爵的背景。
回到宁荣两府,贾家子孙也难逃此规律。以宁国府为例,初代贾演为宁国公,其子贾代化世袭一等神威将军,后来的贾珍世袭三品爵威烈将军,一代又一代呈现出随代降等的轨迹。按照这种规律,贾家在权势上的衰败是必然的。
家族成员层面:子孙不思进取
后续贾家持续衰落,家族成员大多坐吃山空、不思进取。如贾赦袭了一等将军的爵位后,天天饮酒作乐、想着娶小老婆;贾政也不过是个小小工部员外郎4。相比之下,林家的林如海刻苦攻书,考中探花后重新步入官场,赢得贾家好感,还通过联姻与贾家构建联盟。林如海后来成为兰台寺大夫、巡盐御史,这个职位非皇帝亲信不可得,前途本不可估量,只可惜早早去世4。贾家子孙缺乏进取精神,也是贾家衰败的一个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