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同堂的早餐风格
在不同年龄段的人群中,饮食结构的差异尤为明显,尤其是在早餐的选择上。老一辈和儿孙一辈的早餐有着极大的差异。老人的早餐一般以清粥小菜或包子、油条、饼等面食为主,而儿孙一辈的早餐则多以牛奶、鸡蛋再加些面包之类的速食品为主。
三代同堂的早餐场景
当公婆、儿媳、儿子和孙辈三代人共同居住,共食早餐时,场面通常是比较宏大的。这样的情况一般是公婆准备早餐,做熟后叫儿孙起床,与儿孙共食。老人忘不掉传统饭菜,又要照顾儿孙辈的口感,结果摆上桌的早餐就显得尤其的“丰盛”,几乎占满一桌子。
家庭早餐的多样性
在我家,这种情况偶尔会出现。每次公婆过来小住,都会抢着做早餐,不让我们动手。刚开始几次,公婆早餐做得都是传统饭菜,如熬点粥、烙点饼或蒸点包子,还会再弄个菜。而我们早已习惯了早餐牛奶、鸡蛋面包的生活,有时会悄悄地再准备一点这些食物。后来公婆发现蹊跷,再做早餐时就两者兼顾了,既满足自己又满足儿孙,与时俱进了不少。
早餐的具体搭配
- 北方人传统的烙饼:婆婆烙的饼相当不错,层薄张数多,一烙几大张,烙好后切成三角小块,用筷子夹着吃,外焦里软,特别香。公婆与儿子、媳妇喜欢吃,但孙辈却并不爱吃。
- 火烧夹肉:火烧夹肉是公婆专为儿子、媳妇与孙辈准备的。二老不喜欢早上吃肉,但小孩子却喜欢带肉的食物。这一来,公婆早餐就准备了两种抗饿的主食——烙饼和烧饼夹肉,照顾三代人的喜好。
- 碱面煮的小米粥:老人喝粥习惯放碱,一是他们觉得粥中放碱有香味,另外觉得加碱的粥煮出来比较黏稠。几十年的老习惯难以更改,我们也不同意他们为了我们什么都改变。所以小米粥公婆加碱熬得,黏黏稠稠的很好。但孩子从未喝过加碱煮的粥,所以就喝不习惯,不喜欢碱味,只能以牛奶作为稀饭。
- 咸鸭蛋&水煮蛋:两位老人喜欢在喝粥的时候吃些咸鸭蛋。儿子、媳妇作为晚辈,为了照顾他们的饮食习惯,特意给老人准备好,随吃随取。与此同时,二老也没忘煮上鸡蛋,方便儿孙们早餐食用。
- 酸菜粉条炖豆腐:公婆是东北人,爱吃这一口菜。早餐只要有粥,就习惯炖上一些。每次他们过来小住,都会买上很多豆腐提前冻到冰箱里留待二老炖着吃。酸菜虽然不是应季,但超市里方便采买。不管是公婆去超市还是我们去购物,都会随时捎上一袋。只要他们在,家里就不会断。
- 牛奶:相比于老人喜欢早餐喝粥,儿孙们喜欢喝牛奶。所以早餐还会有牛奶的身影。
三代同堂的生活哲学
三代同堂的生活,尤其是吃喝方面,说容易也容易,说不易也不易。不易的是你看不惯我不看不惯你的相处之道。而想容易也很简单,就是大家互相迁就胃口。年轻人不要扳老人的胃口,他们几十年的饮食习惯已经固化。如果让他们跟着年轻人吃一样的,他们唯一的那点吃喝乐趣就没了,会味同嚼蜡。老人也要迁就年轻人和孩子的喜欢,不能一味地以传统观念来教条儿孙一辈的习惯。在这样的两相包容下,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丰富多彩,相处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