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D: 551814
zjjwjiang:中国古文化之唐诗44。初唐歌(5):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苍凉辽阔,哀而不伤,被认为是怀古诗的绝唱。韩愈曾说:“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评价了他在唐诗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025-10-30 13:29)
zjjwjiang:中国古文化之唐诗45。初唐歌(5):沈佺期和宋之问是唐朝律诗定型的关键推手、诗歌史上坐标人物。沈佺期、宋之问的贡献主要在诗歌格律方面。他们总结了“永明体”以来诗人们探索诗歌格律的成果,以自己的诗作,促进“近体诗”最后定型。鉴赏唐诗,首先要对“近体诗”和“古体诗” .. (2025-10-30 13:29)
UID: 49709
zjjwjiang:中国古文化之唐诗46。古体诗(1):古体诗又称古诗或古风。这个概念和通常说的“古代诗歌”不同,是专用名词,专指唐代以前流行并在唐代继续流行的一种诗体,和唐代形成的近体诗相对存在。古体诗的特点是,每篇句数不限,每句字数不限,可押韵也可不押韵,押韵也可换韵,句与句间 .. (2025-10-30 13:55)
zjjwjiang:中国古文化之唐诗47。古体诗(2):一句话,古体诗格律上比较自由,同近体诗在格律上有极严格的要求不同。古体诗分两大类:五言古诗和七言古诗(或简称五古和七古)。此外还有句式长短不齐的古诗,一般归入七古。有的古体诗句数、字数和律诗相同,但用韵、平仄和对仗都不同于律诗的 .. (2025-10-30 13:56)
zjjwjiang:中国古文化之唐诗48。近体诗(1):又叫今体诗(“近”和“今”都是就唐代而言的),讲求严格的格律。近体诗有四项基本要求:一是句数、字数有规定;二是按规定的韵部押韵;三是上句和下句各字之间要求平仄对立和相粘;四是规定某些句子之间用词要对仗,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 .. (2025-10-30 13:57)
zjjwjiang:中国古文化之唐诗49。近体诗(2):近体诗分两大类:第一类是律诗,由八句组成,五字句的称五言律诗,七字句的称七言律诗。第二类是绝句,由四句组成,五字句的称五言绝句,七字句的称七言绝句。下面分别举例说明。如大家熟悉的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 .. (2025-10-30 14:25)
zjjwjiang:中国古文化之唐诗50。近体诗(3):这是五言绝句,它必须是四句20字。其次它必须依照用韵要选一个韵部的字作韵脚①,这首诗的“流”、“楼”两字就属“十一尤”韵。再次,它用的字必须合乎规定的平仄格式,这样读起来才抑扬间错,和谐动听。这首诗的平仄格式是:平仄平平仄,平平 .. (2025-10-30 14:25)
zjjwjiang:中国古文化之唐诗51。近体诗(4):有的字可平可仄,有的的字不能变通。所谓“平”,指的是古汉语中的平声字;所谓“仄”,指的是古代汉语中的上声、去声、入声字。按普通话说,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字属平;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字属仄。 (2025-10-30 14:26)
zjjwjiang:中国古文化之唐诗52。近体诗(5):绝句诗上下句之间可以对仗,也可以不对仗。《登鹳雀楼》这首绝句全首对仗,后两句“欲穷”对“更上”,“千里”对“一层”,“目”对“楼”。我们举《登鹳雀楼》这首诗来说明近体诗最基本的格律要求,此外五言绝句还有三种平仄格式,共四种格式 .. (2025-10-30 15:32)
zjjwjiang:中国古文化之唐诗53。近体诗(6):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也都各有四种平仄格式。关于近体诗的平仄格式,只举上例作些提示,不再详细介绍了。如果不想创作这类诗,只是鉴赏前人作品,那么关于格律的要求知道得粗略些,也是无妨的。 (2025-10-30 15:32)
zjjwjiang:中国古文化之唐诗54。近体诗(7):七言绝句,我们举孟浩然的《送杜十四之江南》来看: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淼茫。日暮孤帆泊何处?天涯一望断人肠。表达了送别友人远行时留恋怅惘的感情。全诗四句,28个字,押的是“七阳”韵,平仄按规则。因绝句允许不对仗,这首诗就没有对 .. (2025-10-30 15:33)